•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協助IC設計業 蔡明介:政府應投入至少百億元 提出台灣晶片法案

本文共875字

經濟日報 記者鐘惠玲/即時報導

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TSIA)於今(28)日公布台灣IC設計產業政策白皮書,從總體戰略面、人才政策面及營運環境面提出6大建言。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也以白皮書諮詢總顧問身分,出席發表現場,提到期待政府應該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針對媒體詢問認為政府應該要投入多少資源來協助IC設計業,他認為至少應該要達百億元規模。

蔡明介指出,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成型,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因為有李國鼎及孫運璿這兩位資政的精心規畫,從成立加工出口區,投入半導體產品的封裝測試開始,到後來由工研院自RCA引進IC設計與製造技術。在全球化趨勢潮流下,推動國家級政策,成就今日台灣擁有產值世界第一的晶圓代工製造業,及世界第二的IC設計業。

蔡明介進一步提到,IC設計業不像半導體製造需採購昂貴的設備,而是以腦力創造附加價值,台灣IC設計業的人均產值高達新台幣2千多萬元,高於半導體製造業,及同屬腦力密集的軟體服務業。但與美國同業相比,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尤其在系統、軟體上的附加價值仍不夠,另外在高階類比IC方面也有差距。

同時,蔡明介認為,近來歐美日韓祭出高額補貼或稅賦優惠,以獎勵半導體製造在地化;而針對如自駕車、高效能運算及AI等未來新興科技的需求,都需要先進製程的IC設計。美國之外,中國大陸有許多公司早就布局,並得到政策補助,歐盟也要投資建立高階製程的生態系,更重點強調IC設計。中國大陸受到去年10月7日美國BIS公布的新禁令影響,反而讓資金流向未受禁令的成熟製程IC產品,台灣中小型IC設計業者將會首當其衝,面對未來競爭,及未來技術發展趨勢,當下正是政府因時、因事制宜、依不同產業特質,合理調整國家產業政策及資源的時機。

另一方面,蔡明介說,除了上述政策面的探討,台灣人才問題因教改政策的後遺症、少子化等因素,仍是未來挑戰的重中之重,人才培育有短、中、長期策略調整需要。期待政府應該推出完整的「台灣晶片法案」,兼具理解產業、政策規劃,和執行計畫,下決心去推行。更重要的是,不僅關注半導體製造,同時也應關注IC 設計及下游系統產品應用、生態系、軟體等各方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宸鴻投入激光雷達產線 盼明年非觸控營收增至1成
下一篇
台積董座談缺電議題 劉德音籲重新檢視綠電政策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