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研揚併捷波營收奔百億 董座莊永順:要當IPC界的大聯大

研揚董事長莊永順。研揚/提供
研揚董事長莊永順。研揚/提供

本文共1391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老牌工業電腦廠研揚科技(6579)(6579)23日宣布以10.46億元代價,取得捷波科技主導權,預計4月28日換股基準日後,研揚月營收將可望納入捷波,年營收將直奔百億元大關,董事長莊永順坦言,目標是成為工業電腦界「大聯大」。

研揚目標朝向工業電腦界「大聯大」

研揚是老字號工業電腦廠商,2011年加入華碩集團後下市,2017年又重新掛牌上市,並在2018年出擊與廣積科技換股結盟,目前持有廣積30%左右股權,廣積也持有研揚29.88%,另外,研揚轉投資醫揚電子,此次以溢價33.65%價位取得捷波創辦家族老股2,630.84萬股後,捷波正式納入研揚版圖,泛研揚家族持續擴大。

有趣的是,研揚成立於1986年,捷波也是同一年創立。工業電腦已有集團化趨勢,大者恆大,單打獨鬥的競爭壓力升溫,成本也比對手高一截。

研揚董事長莊永順表示,研揚經營目標是期望能朝工業電腦界的「大聯大」控股集團方向邁進,期望能成為工業電腦界前三強,發揮資源共享優勢。目前研揚客製化訂單比例50%,ODM2~3成,標準品比例僅1成多,若增加捷波掌握的系統整合商通路,能一舉擴張版圖。

以研揚2022年營收83.52億元,年成長31.58%來說,業界推估今年納入捷波15億元左右營收規模,將可以達百億元以上水準。

研揚是經銷體系為主的工業電腦廠商,而捷波以主機板起家,目前轉型工業電腦公司,客戶類型為歐美系統整合商為主,客戶類型包括網通、工廠自動化、數位看板等,與研揚產品線重疊度低。

捷波執行長楊光強。記者王郁倫/攝影
捷波執行長楊光強。記者王郁倫/攝影

研揚捷波策略合作 拚百億營收

捷波執行長楊光強表示,研揚有工業伺服器產品可以補足產品線,加入研揚集團可避免重複投資研發資源,而捷波客戶與研揚重疊度低,有研揚背書也可助捷波爭取大型客戶,由於研揚無中國大陸工廠,捷波位於福建的中國大陸工廠可做研揚銷售大陸市場的奧援,研揚則認為捷波主機板起家,板卡製造成本控管能力高,雙方有共享綜效空間。

這樣的合作效益在研揚先前投資廣積也可以看得見。廣積擅長AMD平台,而研揚以英特爾X86產品線為主,雙方互補性高,缺貨時可相互採購支援,且透過華碩大平台零組件採購優勢,不僅去年可緩解缺貨壓力,採購成本也大幅下降,進而拉抬工業電腦毛利率。

工業電腦業者大者恆大效應明顯,PC大廠跨界布局案例更多,最知名是佳世達大艦隊囊括友通、南京資訊、拍檔及維田等多家上市櫃工業電腦廠,英業達有英研,精英成立精強科技,技嘉成立技宸,和碩旗下華擎也成立東擎科技,緯創也有工業電腦部門,華碩自身也布局AIOT入股瑞傳。

目前工業電腦營收規模以樺漢及研華居前兩大,友通科技在加入佳世達集團後總部搬到桃園龜山,規模大幅擴張,2022年營收161億元暫居第三,而振樺電子119億元、凌華117億元都已經跨過百億元門檻,跟研揚規模相近的則還有威強電及艾訊緊追在後。

莊永順表示,長期也期望研揚能成為工業電腦前三大,以上述規模相比,研揚若挑戰工業電腦前三名,第一關就是必須百億營收先達陣。

研揚大艦隊佈局逐漸成形,除醫揚與捷波納入研揚合併營收,研揚也轉投資融程電、廣積、晶達光電組成虛擬集團。

捷波跟研揚也不約而同看好AI邊緣運算潛力,捷波創辦人楊光強表示,3年前投入老人照護軟體開發,2年多投入人臉辨識系統應用,目前已導入工地公安管理,而研揚目前1成業績與AI應用相關,該部分今年也預估有翻倍成長潛力,目標營收貢獻達2成。


延伸閱讀

換股策略合作案 捷波漲停、研揚小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東陽5月營收18.69億元 創5年同期新高
下一篇
蘋果新Mac傳泰國生產、瑞儀供料 蘋鏈廣達、鴻海獨拿組裝大單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