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經濟日報創新論壇 井琪:運用科技 驅動再生循環經濟

本文共1576字

經濟日報 記者黃晶琳/台北即時報導

經濟日報今(22)日舉辦2023創新論壇「打造綠色新經濟」。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致詞表示,淨零減碳,從源頭開始,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及廢棄物,回到產業鏈中不斷循環,節能減碳、能源再生是全球課題,有需求就有市場,危機就是轉機,深耕永續是共同責任,也希望創造共好。

經濟日報於3月22日舉辦2023創新論壇,以「打造綠色新經濟」為主題,邀請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遠傳總經理井琪、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東元電機董事長邱純枝、亞泥副總兼總廠長張志鵬、聯合再生董事長洪傳獻進行專題演講。本論壇由經濟日報、遠傳電信主辦,中華開發金控、東元電機、長榮集團、諾基亞、聯合再生能源協辦。

經濟日報舉辦「2023 創新論壇打造綠色新經濟」,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進行開場致詞...
經濟日報舉辦「2023 創新論壇打造綠色新經濟」,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進行開場致詞。記者曾原信/攝影 曾原信

淨零減碳關鍵計畫

井琪致詞時表示,新冠肺炎讓大家減少飛行、移動,地球得以休息,也讓全球思考在經濟策動下,是否過了頭,疫情來了之後,讓地球有喘息空間,但2021年疫後反彈,經濟大幅復甦2021年全球碳排增加6%,來到363萬噸的新高,大氣層中二氧化碳濃度也越來越高。

井琪分享,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各國同意本世紀末以前要控制地球升溫在攝氏2度內,但2010年到2019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十年,但要搶救1.5度溫控目標,我們恐僅剩下9年至30年,而氣候對於地球影響非常大,包含海平面上升等,但溫度降低0.5度C,則可使缺水危機人口減少50%,上藝人避免因為氣候貧窮等。

此外,井琪也表示,過去過度經濟成長造成資源浪費,沒考慮環境及生態,現在要努力補救,過去經濟發展「搖籃到墳墓(Cradle to Grave)」,從開採天然資源、生產、使用到廢棄,丟棄天然資源,廢棄物越來越多。

井琪強調,談到淨零減碳,從源頭開始,從「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要讓取用資源的源頭可以循環再生,包含循環經濟,減少大量生產,減少應用,也有新商業模式的誕生,重新定義廢棄物,重新設計產品與製程,改變消費者習慣,運用新科技,讓資源原材料及廢棄物,回到產業鏈中不斷循環。

井琪也把循環經濟穿在身上,她分享,自己有一件牛仔外套,外套來自一個「Story wear」,店主曾分享一個服裝品牌每年做5億件衣服,但全球人口也才70億人,穿得快丟的也很快,每分鐘有483件衣服被丟掉,到回收場勘查,發現棉質、牛仔褲分別是回收前兩名,因此採用牛仔褲回收重新設計,以手工打造成衣服,雖然不會大量生產,卻也帶動大量就業,善用勞動資源,就是一個循環經濟的體現。

井琪表示,「搖籃到搖籃(Cradle to Cradle)」是現在政府及企業關鍵,台灣2050淨零轉型的十二項關鍵計畫,2023年至2030年帶動4兆民間投資,形成四大供應鏈,可以產生5.9兆的產值,減少7,200至7,600萬噸碳排。

井琪認為,只要有人花錢,就會有人賺錢,因此有商機,也有轉機,政府推動的12個關鍵計畫中,包含資源循環零廢棄帶動四個關鍵產業鏈,遠傳可以透過通訊、AI、大數據、物聯網、雲端、資安等綠色資通訊技術來推動循環經濟、電動交通、智慧節能、能源管理等,同時延伸、拓展綠色資通訊商機。

綠色經濟五原則

此外,聯合國也定義綠色經濟五大原則包含人類福祉、社會公平、地球限度理論、效率與充足性、優良治理政策與公民教育,井琪表示,所有人類繁榮接來自健康自然環境,更要認知低碳性、節約資源、多樣性及循環性,公民教育非常重要,綠色經濟基礎是建立在民主問責、公民教育,公司與政府治理也扮演絕對重要角色。

最後井琪指出,節能減碳能源再生是全球課題,有需求就有市場,危機就是轉機,深耕永續是共同責任,也希望創造共好。

下午經濟日報創新論壇高峰座談則以「打造循環經濟生態圈」為題,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董事長吳中書擔任主持人,中鋼總經理王錫欽、台灣諾基亞通信行動網路事業部業務總監鄭志中、日月光投控行政長汪渡村、遠傳網路暨技術群副總盧祖耀參與對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MSI微星科技新品齊發 強勢陣容出擊COMPUTEX 2023
下一篇
「大排長榮」!長榮股東會紀念品超夯 從地下室排到一樓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