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299字
根據1111人力銀行今(21)日發布最新調查顯示,有高達七成受訪女性將生育大事納在人生規劃裡,另外三成則坦言並沒有打算生育下一代。不過,調查卻指出有54.5%受訪女性因為懷孕生子而遭受職場不利對待,其中包括明顯感受被不友善對待30.1%,以及被暗示會不利於職涯發展24.4%。
最擔心發生的狀況包括產後工作不保53.6%、臨時請假被為難42.8%、被暗示不能請育嬰假36.7%、影響績效考核32.6%,以及懷孕期間被同事/主管為難28.5%。
國內少子化問題日益嚴重,2022年台灣生育率0.87%,出生人口僅剩約13萬人,生育率連續數年在世界排名中敬陪末座,整體女性勞動參與率51.5%,但在30歲之後卻隨著年齡一路下滑,顯見現代女性依然要承擔生育教養重任。
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表示,根據勞動部育嬰留職停薪津貼核付件數發現,2022年申請人數為99,529件,創下自2009年以來申請人數新高,雖然育嬰留停措施可以協助新手父母在忙碌的職場中稍微歇息,但事實上仍有超過半數的職場女性因為懷孕生子,而必須在職涯中做出不同程度妥協與讓步,其中包括25.8%選擇退出職場/成為全職家庭主婦,另外有25.5%選擇轉職/改找能配合照顧孩子的正職工作,而選擇留職停薪/請育嬰假則占18.9%;僅有18.8%的女性職涯規劃能夠不受阻礙。
調查也指出,職場女性在托育孩子過程也面臨諸多考驗,最常出現的狀況包括家人無法協助接送51.1%、保母費昂貴50.4%、擔心保母虐待/老師照顧不周45.5%、幼兒園學費昂貴38.8%,以及公立幼兒園名額抽不到33.3%。
調查也透露,女性認為家庭總收入平均每月至少94,115元才能夠養得起孩子;除了托育問題待解, 外部環境也壓得職場女性喘不過氣,包括物價高漲/生活開銷大74.6%、加薪幅度追不上通膨58.4%、薪資長期低落49.2%、房價飆漲買不起40.7%,以及適合工作難找37.6%等困境夾殺,因而自評生育後的生活滿意度平均僅有64分。而女性不願意生育孩子的原因包括養孩子開銷大/經濟狀況不允許60.7%、大環境不適合養育下一代55.2%、維持生活品質47.5%、沒有合適對象37.5%、還沒準備好當父母30.8%。
此外,我國女性勞參率於25~29 歲達到高峰接近九成,但卻隨著年齡增加急速下降,婚後肩負照料家庭責任,確實成為職場女性自我實現的羈絆,究竟該如何挽救國內生育率,讓女性游刃有餘的兼顧工作與家庭?
1111調查發現有助於職場女性提高生育意願的五大措施包括:企業實施彈性工時58.4%、提高每月育兒津貼46.1%、延長有薪產假45.3%、延長育兒津貼年限36.6%以及增加公托名額35.3%。
黃若薇分析,政府已將「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從原本薪資的六成提高到八成,只要父母同為就業保險被保險人,且符合育嬰留職停薪津貼請領條件,就可以同時請領津貼,目的在於減輕雙薪家庭的經濟負擔,不過要營造友善的工作環境,除了政策修法與時俱進外,更需要民間企業共同響應推動,實施彈性工時讓員工靈活的自訂工作時間,不僅有助於減少人員流動率,還可以提振工作情緒,讓幸福企業不再淪為口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