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百大創新獎 工研院大贏家

提要

連六年獲獎 稱冠亞太區研發機構 全台共11單位贏得殊榮 高居全球第三名

工研院榮獲「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科睿唯安全球智權策略長Vasheharan Kanesarajah頒獎,工研院長劉文雄(右)代表領獎。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榮獲「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科睿唯安全球智權策略長Vasheharan Kanesarajah頒獎,工研院長劉文雄(右)代表領獎。工研院/提供

本文共694字

經濟日報 記者張瑞益/台北報導

科睿唯安(Clarivate)昨(20)日頒發「202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給台灣11家機構,今年台灣得獎機構數再創新高,也高居全球第三,工研院在經濟部支持下,連續六年、第七度榮獲百大創新機構獎,是台灣獲獎次數最多的機構,更蟬聯亞太區研發機構得獎之冠。

此次獲獎的機構及企業包括工研院、鴻海、聯發科、廣達、友達、台達電、瑞昱、台積電和緯創,以及首度進榜的南亞科和華邦電。今年台灣得獎機構數再創新高,也領先德、英、法等國,高居全球第三。

經濟部長王美花表示,台灣獲獎家數連續三年名列全球第三,顯示台灣優異的研發創新力,在全球有競爭優勢。11家獲獎機構專注投入研發,專利組合涵蓋淨零排放、電動車、半導體等領域,這也是政府積極投入科專預算,布局專利的範疇。

王美花強調,在淨零排放領域,11家獲獎機構皆進行關鍵技術布局,積極研發電動車、綠能等。今年僅三家研發機構上榜,工研院是亞太區獲獎最多次的研發機構,是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引擎,透過產官學研合作,提升產業競爭優勢。

工研院長劉文雄表示,近年來智財經營思維轉變,專利可成為企業主動攻擊的利器,不只是被動防禦工具。工研院專利經營策略也從三大方向進行智權多元化應用。首先是建置專利城池,攜手產學研共組創智智權(IP Bank),已蒐羅數千件全球熱門技術優質專利,是產業進軍國際場的護盾。

第二,用專利布局未來,工研院積極研發新興淨零排放趨勢專利,提供一站購足的解決方案,協助產業快速掌握減碳新商機。第三,活化專利價值,工研院鏈結中小企業信保基金與台灣26家金融行庫,打造無形資產融資服務機制,協助25家新創與中小企業獲得八家銀行融資,累積超過3.5億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合機前5月營收13.71億元 年增22.7%
下一篇
瑞昱在美國控告聯發科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