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邁進零廢棄 聯電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動土

本文共832字

經濟日報 記者林思宇/台北即時報導

聯電(2303)(2303)今(17)日宣布,投入18億元在南科Fab12A廠區成立「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聯電表示,此為南科首座廢棄物資源化研發中心,也是國內產業循環共生及轉型的重要指標,預計2025年正式啟用後,每年可減少1.5萬公噸的半導體製造廢棄物,顯示聯電邁向循環經濟的決心,也推動台灣科技產業朝永續循環、零廢棄邁進。

聯電共同總經理暨永續長簡山傑表示,聯電在台灣深耕40餘年,其中南科廠更是特殊製程的生產與研發重鎮,不僅擴充產能、精進研發,更落實企業永續的承諾。此次以南科為基地打造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推動「資源循環最大化,廢棄物處理最小化」,深信在與價值鏈夥伴攜手合作下,可以引領台灣企業與國際接軌,創造資源再生循環、轉廢為能的永續競爭力。

聯電表示,循環經濟資源創生中心以零廢棄為目標,初期將針對半導體產業製程中產出的廢棄物,資源化為再生產品出售或回用,包含將廢液與污泥轉化為工業級產品;而無法純化的廢溶劑則透過熱裂解產生燃料氣供廠內循環使用,以達節能減碳及資源創生目的。

聯電預估,創生中心成立之後,每年約可將1.5萬公噸廢棄物轉換成資源化產品,減廢比例達1/3,並創造產值約一億元的綠色經濟效益。未來將持續研發廢溶劑及廢塑膠以熱裂解技術,產生能源再利用或發電應用,降低能源成本,達成經濟與環保雙贏。

聯電表示,依公司永續策略藍圖擬定循環經濟策略,推動廢棄物廠內循環利用與資源化,降低廢棄物委外處理量;也同時減少過往委外運送廢棄物處理之風險、運輸距離與降低原料開採,預計每年約可減少5,000噸碳排放,相當於13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碳吸附量。

聯電指出,目前南科Fab12A廠內已建置電解取銅系統工程,進行硫酸銅廢液的循環再生應用,將原本委外清運處理一年約1,600噸的硫酸銅廢液,轉製成再生成銅管商品,建構高值循環再生模式,預估每年可產生超過1,300萬元的收益。此外,聯電也積極推動廢光罩廠內資源化專案,將廢光罩在廠內經過清洗設備去除圖面後,再生成石英基板出售。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睽違兩年 工研院 ICT TechDay 資通訊日10月登場
下一篇
經部:明揚復工沒有時間表 法人:一年營收損失估達30億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