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美晶片法傳訂分潤條款 台積、環球晶不評論

本文共582字

經濟日報 記者尹慧中、鐘惠玲/台北報導

美國晶片法案傳出有多項「但書」,恐使得有意申請美方補助的外企面臨獲利遭稀釋甚至成本墊高壓力,台灣規劃在美國設廠的台積電(2330)(2330)與環球晶昨(28)日均未對美方相關措施置評。不過,先前美國半導體協會(SIA)已就該政策應公平分配與不歧視原則多次發聲。

台積電先前已在法說會上坦言,美國製造的成本會比台灣高,主因建設成本相對台灣高出四到五倍,包括勞動力成本、許可證成本、職業安全和健康法規成本、近年來的通膨脹成本以及人員和學習曲線成本等,都是導致海外晶圓廠初始成本高於台灣廠區的原因。

另外,業界先前盛傳,英特爾因具有「地主優勢」,將取得美國晶片法案半數補助,為最大贏家,其餘非美企業可獲得的補助較少。美國半導體協會成員先前聯名發信,呼籲美國國會重視該政策,應公平分配,並獲得蘋果、超微、輝達、台積電等上百家企業連署支持。

在美國晶片法案推出前,諸多大廠都已展開美國布局,台積電美國亞歷桑納新廠已在建設中,三星德州新廠也已展開擴建。

環球晶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矽晶圓廠,其美國12吋新廠座落於德州謝爾曼市既有廠區附近,已於去年底動工,預計未來將成為美國本土睽違20多年再度興建的矽晶圓廠。

環球晶強調,美國晶片法案與州政府/地方政府的獎勵措施,及美國本土客戶強力支持,是促成此項新廠重大擴產計畫的因素。新廠未來還可進行階段式擴建,外資先前推估,該新廠第一階段月產能約為30萬片。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和泰車寫史上第三高
下一篇
飯店業拚拓點 搶疫後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