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工資給付指導原則即起生效 明訂企業須於這一天之前發薪

本文共894字

經濟日報 記者江睿智/台北即時報導

勞動部今(9)日發布工資給付日指導原則,即起生效。地方政府將立即輔導業者逐年向前調整工資給付日,不得晚於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15日。而且,2026年之前僱用勞工100人以上之公司,須工資計算周期屆滿後5日內給付薪資,99人以下之公司則於7日內給付工資。這項輔導措施,估計將有數十萬家中小型、微型企業受影響。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這項指導原則屬行政指導性質,非法令強制規定,目的是希望雇主提早在合理範圍內給薪,不要拖遲,因此沒有罰則,並且採柔性輔導、並保留緩衝時間,2026年前勞檢也不會處罰。

推薦

他表示,近來勞動部時有接獲民眾陳情,雇主工資給付的日期過晚之,例如工資計算的周期為每月1日至月底,但工資給付日遲至次月20日或25日,勞工付出勞力後須等約55天才能享用付出成果,已影響勞工生活。勞動部會商地方主管機關、專家學者及工商團體意見後,訂定「勞雇雙方約定工資給付日及工資給付指導原則」,並於昨日函令各縣市政府。

黃維琛表示,勞雇雙方約定的工資給付日之次數,每個月至少要一次。假設工資計算的周期為每月1日至月底,針對現在是在隔月15日之後才給付的公司,地方政府應立即介入輔導調整,至少要在15日內給付。之後,並逐年向前調整工資給付日。

例如,某家大型500人以上公司,現在是20日才發上月薪資,現在應該要往15日內發薪努力,接下來在2023年底提前在10日內發薪,2025年底則應達成在5日內發薪。

他表示,最終目標是,在2026年底僱用勞工100人以上之事業單位於工資計算週期屆滿後5日內給付工資、僱用勞工99人以下之事業單位7日內給付工資。換言之,在2026年底,不論大中小企業,最遲要在7日內給付工資。

黃維琛表示,勞動部已與工總、商總、中小企業協會等工商團體協商過,大部分公司都能在計算周期屆滿後15日之內發薪,若是200人以上的中大型企業,高達九成的企業可以做到。

但他坦言,全台約54萬家企業,約98.6%是99人以下企業,發薪日通常比較晚;他表示,製造業通常較具規模,且經過工廠法輔導,發薪日多已上制度,甚至一個月發兩次薪,勞動部接獲陳情多為服務業,較有推遲發薪的現象。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台版ChatGPT成軍!第一步做繁體華語生成式AI
下一篇
聯發科董座蔡明介:陸攻成熟製程IC 衝擊台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