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96字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預計今年10月試行,列管產品擴大到下游產品,將涵蓋我國出口至歐盟螺絲扣件產品。歐盟市場占台灣扣件出口的三成,是扣件出口重要市場,業者擔心新制不利台灣扣件產品出口歐盟市場。
經濟部昨(7)日辦理「扣件產業低碳轉型推動說明會」,提出「以大帶小」模式,協助業者減碳。約有400家業者出席,包括三星科技、恒耀工業等上市櫃公司,以及慈陽科技工業、晉禾企業、朝友工業、路竹新益等大廠。
朝友工業董事長孫得人表示,歐洲是重要市場,朝友一年外銷金額約四、五十億元,歐洲市場占朝友出口高達50%,以德國最大宗,另英國、西班牙等都有客戶。孫得人會後馬上要求幹部主管與金屬中心聯絡,詢問相關改善建議。
台灣為扣件生產大國,2021年我國外銷扣件金額約新台幣1,663億元,外銷重量約161萬公噸,其中外銷歐盟約47萬公噸,占整體外銷29%;2022年外銷總額成長至1,869億元、重量約170萬公噸,產值2,010億元,歐盟市場比例超過30%。
歐盟2021年提出CBAM草案,列管鋼鐵、水泥、鋁、化肥和電力等商品及其間接排放和下游產品,其中就包括螺絲扣件等。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面臨碳中和、淨零國際趨勢,工業局已整合資源協助產業做好準備,讓CBAM不是危機而是轉機。
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去年11月提出的「冶金熔煉導入低碳解決方案」輔導計畫,鋼鐵、鑄造及非鐵金屬產業可提出減碳應用方案、低碳管理系統及碳盤查輔導向政府申請輔導經費,補助上限可達1, 000萬元。
另外,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也在說明會上建議,業者可依循經濟部「以大帶小」政策,由大廠帶供應鏈建立碳盤查機制,並媒合專家導入技術減碳,以建構產業鏈建構減碳能力。
經統計,已有224案金屬業者結合學研單位爭取工業局碳盤查資源,其中包含35家扣件相關業者。
金屬中心說明,許多大型業者提前因應CBAM減碳需求,也較有能力進行完整碳盤查。針對中小企業,工業局除提出「以大帶小」、提供輔導計畫,也有為中小企設計人才培訓課程,建立起減碳及碳盤查的種子人才,有且降低中小企減碳成本。
此外,經濟部日前也爭取自疫後特別條例提撥250億元,輔導業者低碳轉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