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3字
近來兩岸隔空互動,節奏日益明朗,兩岸交流先行者的工商團體早已鴨子划水,動作浮上檯面。全國工業總會秘書長陳益民透露,工總已敲定預定4月中下旬由理事長苗豐強率理監事赴大陸訪問,預定拜訪北京、江蘇,公會近日將發函給理監事,確定參訪人數。
工總此行在北京可望見到兩會後擔任全國政協主席的王滬寧,以及新上任的國台辦主任宋濤。日本媒體日前報導,長期擔任習近平國師的王滬寧,正在研擬取代在台灣沒有市場的「一國兩制」新方案,屆時是否藉由會見場合透露新訊息將受關注。其他團體如全國商業總會等,也在積極籌備大陸訪問行程。
據了解,工總此行曾事先向府院探路,陸委會給出了綠燈。實際上,台灣官方的兩岸政策,也在調整中。今年1月中,民進黨主席賴清德與市值占台灣七成左右的重量級企業界代表開閉門會,說明民進黨從「抗中保台」,轉變為「和平保台」的主張。賴清德密會企業界,自然是要安最關注兩岸路線企業的心,其次則意圖向美中兩方釋出善意。
鑽研兩岸關係的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分析,縱觀今年的兩岸關係,應有三個正向因素與一個關鍵變數。三個正向因素分別是:疫情緩和、大陸意願、台灣選舉;關鍵變數則是美國因素。
首先,疫情緩和就有助兩岸恢復健康有序的交流;其次,大陸也展現了對台交流的意願,這可從幾個面向觀察,例如原來負責中聯辦工作的宋濤,去年12月接掌國台辦,肩負推動兩岸交流的責任;宋濤除了在新年談話,喊話兩岸和衷共濟、同心同行之外,金門縣長陳福海、立委陳玉珍等人春節前赴廈門溝通小三通等議題時,宋濤也率國台辦幾位主要局長出席,充分顯示大陸方面有意願重啟交流。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