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疫後航太需求增溫 長榮航太趁勢在3月底前上市

疫情期間長榮航太因為有為數可觀的貨機客戶,表現相當突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疫情期間長榮航太因為有為數可觀的貨機客戶,表現相當突出。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文共884字

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台北即時報導

長榮(2603)(2603)集團旗下的長榮航太(2645)(2645)目前資本額為35.28億元,去(2022)年前三季EPS已達4.07元,將於2023年3月上市。長榮航太以維修(MRO)業務為根本、製造業務為成長動能,三大轉投資事業亮眼,長期營收及獲利可期。

長榮集團添新兵 長榮航太3月底前上市

長榮航太去年全年營收118.47億元,年增23.19%,2021年EPS 2.50元, 2022年前三季4.07元,在疫情期間大部分飛機維修業者都是虧損狀況,不過長榮航太因為有為數可觀的貨機客戶,表現相當突出。隨著疫情需求爆發,營收狀況可觀大幅好轉。

長榮航太也轉投資未來前景可期的相關事業,包括與美國GE合資的長異發動機維修公司,美國Spirit Aerosystems合資的長銳航材公司,以及與艾姆勒車電與匯鑽科技合資的長鑽科技三家公司,主業務業分別為GE發動機維修、複合材維修以及電動車用零組件表面化學處理。

疫後航太零組件需求爆發 營收可期

法人就指出,零組件製造需求隨疫後復甦爆發:航太零組件需求隨疫後復甦而爆發,然因全球航太供應鏈因缺工問題,波音和空巴產能受限,間接影響台灣航太公司尚未能看到零組件業務疫後爆發性成長。

法人看好長榮航太製造業務(占 1Q 3Q22 營收 20) 2H23-2024 年,供應鏈情況改善後將大幅成長,營收主要來自搭載於窄體機的 Leap 引擎。且製造業務因成本結構持續改善,於 3Q22 已由虧轉盈,在營收規模擴大及製造效率提升下,製造業務毛利率可持續提升。

三大轉投資事業亮眼可期:長榮航太轉投資事業包含長異(持股 49)、長銳(持股 49)及長鑽(持股 35)。1Q-3Q22 轉投資事業占獲利比重達 8.3%。長異主要業務為發動機零組件維修及銷售,長銳以發動機整流罩零組件維修為主,長鑽則專攻電動車用零組件表面處理業務。長異及長銳皆可受惠航空業復甦成長,使得長榮航太從前端的維修及製造延伸至後端售後服務。長鑽雖目前還處於起步階段,然電動車市場未來發展可期。


延伸閱讀

第一類接觸/長榮航太熱轉三引擎

長榮航太董座看好解封後航空業復甦 訂單能見度5年以上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十銓5月營收11.26億元 年增120.98%
下一篇
外媒指宏碁仍繼續出貨電腦至俄國 公司發最新聲明澄清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