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04字
台灣為全球輪椅類輔具第三大出口國,去年出口1億2,683萬美元,年增逾11.2%,繼2021年後連兩年雙位數成長;而輪椅類輔具之零附件則突破9,6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輪椅類輔具包括電動及手動輪椅、電動代步車,供行動不便者代步使用,人口高齡化趨勢同樣帶動相關輔具需求。台灣為全球輪椅類輔具第三大出口國,僅次於 中國大陸及德國。
分析台灣輪椅類輔具及零附件近三年出口,2020年因為疫情肆虐,許多醫院改採遠端看診,也減少病患出門看診需求。隨著2021年、2022年隨著疫情緩解對於輪椅類輔具需求增加,2021年輪椅類輔具出口額達1億1,404萬美元,年增17.3%;2022年出口額為1億2,683萬美元,年增11.2%。
而與輪椅類輔具的零組件業也呈現相通趨勢,2021年出口額達9,597萬美元,年增達27.0%,2022年再創佳績,出口額首破9,600萬美元,創歷史新高。
經濟部貿易局表示,輪椅類輔具主要外銷歐美地區;最大市場美國、第二大市場英國合計出口占比逾五成,2022年出口均呈雙位數成長;輪椅類輔具之零附件對美出口2,212萬美元再寫新高。
以美國進口市場來看,2022年截至11月我輪椅類輔具穩居美國進口排名第四,美自我進口成長七成,其零附件自我國進口比重上升,我國超越加拿大位居第二,進口金額年增約三成。
對於陸、德及台之間有何市場區隔,貿易局向公協會了解後指出,大陸主打物美價廉的低價市場,除了出口到美、日外,也主攻東協及俄羅斯等國;德國則是屬於三者最高價位,主要出口市場為歐洲市場。
台灣在價格方面介於陸、德之間,且主攻美國市場。此外,台廠研發製造的輪椅類輔具緊貼使用者需要,也滿足家人照護需求,例如座椅設計可隨使用者身型調整,對於整車及零組件的品管嚴格把關,確保輪椅防撞等安全性。
而近年台廠投入輪椅支架的輕量化開發,也有業者將行動輔具結合物聯網技術,使用體驗回饋給廠商,提供維護和功能改善建議。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