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43字
全球「2050淨零碳排」主流議題,已逐步引領全世界各國主要經濟貿易趨勢,成運電動大客車獲國泰永續私募股權基金有限合夥注資5億元,成為新的綠能股東。
成運汽車在被政府公告為「電動大客車國家隊」,及納入國家積極扶植的「5+2創新產業」、「2050淨零碳排產業」後,得到台灣電子五哥緯創資通的青睞,除了砸重金投資成為股東外,更希望未來能提供緯創資通在國際製造與運籌營運的能力,達到雙方專業相乘的綜效,共同建立「矽島」淨零排放綠能電巴製程技術。
國泰董事長張錫表示,在政府推動綠能政策中的「5+2產業創新領域」及「2050淨零碳排政策項目」正引起國內金融投資界的高度重視,電動運輸載具亦為重要的減碳方向,成運是國內少數自主設計開發的大客車製造商,除具有20年國內大客車製車實績資歷,更累積了大量由柴油巴士轉型為電動巴士的Know-How,並也獲得交通部及經濟部在2021年授與「電動大客車示範車型合格證」。
張錫也說,更難能可貴的是,成運今年還連續通過國家標準的電動大客車車廠品質一致性查核,並取得國家電動巴士自主研發能力認證,成為國內本土電動大客車製車業者。
成運董事長吳定發表示,由於成運對電動大客車製程技術及品質的堅持,這兩年除了獲得國家認證的製車技術資格外,更在政府3月公佈「2050淨零碳排政策」後,成為國內各縣市政府推動地方減碳排的綠能夥伴首選,成運首批總計250輛「矽島智能電巴」更將配合地方需求,陸續於2023年第一季前深入台灣各鄉鎮大街小巷營駛,讓民眾更有感的體會以人本設計、且被國家多重認證的成運示範型電巴魅力。
吳定發指出,為了提升成運電動巴士的性價比,成運除了擁有吸引眾多買家的製車技術外,另外也不計成本安裝了日本運用在國防產業的東芝SCiB電池,其壽命長、充電速度快的優點,不但安全性高,更解決了客運業者營運上的里程焦慮,及降低客運業者場站面積租金成本,也協助台電在尖離鋒配電上更能夠靈活調度。
吳定發說,身為台灣本土企業成員,為使電動巴士高端智慧製程根留台灣,及善盡本土企業社會責任,成運不光投入大量研發人力,更發願要突破電動巴士核心技術瓶頸,目前已洽德國ZF輪邊馬達,及日本東芝電池進行技術移轉,另並積極打造台灣「矽島智能電巴」製造基地,且目前也已取得位在中部科學園區的二林園區用地。
吳定發也宣示,成運將在2023年於中部科學園區的二林園區斥資25億元投入第一期工程,結合緯創資通智慧製造及自動化解決方案,動土興建國內第一座結合太陽能光電、智慧技術、智慧化功能的製車產線,預計在2024年開始量產,以加速推動台灣「矽島智能電巴」產業進軍全世界,響應全球淨零趨勢,並整合國內智慧電巴上、下游產業供應鏈,積極與各國推動低碳零污染的綠能運具,共同攜手達到全球2050年淨零轉型目標。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