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39字
塑化業拚ESG,大進擊。塑化龍頭台塑(1301)(1301)集團今年推動「降碳排、推綠能、新智能」則是進入2023年三大最重要的行動目標,包括各廠去瓶頸化、新建工程等,均圍繞著這三大目標進行,將持續打造全智能與綠能的新台塑。
首先降碳排部分,台塑集團主要著眼於去瓶頸化、AI製程等用以提升生產效率、積極開發全回收材質產品以及增加綠色採購等方式。
為提升生產效率,台塑2023年將完成約8億美元的新投資,包括大陸寧波年產60萬噸丙烷脫氫(PDH)廠新建工程,預投資人民幣54.4億元,預計5月完工。以及今年12月完工的PVC廠去瓶頸工程,年產能增加10萬噸,預估投資2.6億元;以及仁武醫材中心(含雙離子高分子複合膠粒),預估投資9億元。
至於轉投資公司部分,則有台塑美國的德州VCM廠去瓶頸工程,年產能增加15.1萬噸,估投資1.37億美元,今年3月完工;路州PVC廠擴建工程,年產能增加11萬噸,估投資2.11億美元,今年12月完工。以及台塑勝高的12吋矽晶圓二廠擴建工程,預估投資382.6億元,也是12月完工。
此外,台塑也擴大與產業及學術單位交流,深化AI技術開發應用及數位轉型,並結合AR、VR及數位孿生技術,實現元宇宙應用,逐步發展整廠優化AI模組及營運數位化,邁向智能工廠,提升經營績效,截至目前提出372項AI開發案,預估年效益11.1億元。
台塑化則是大力推動將現行燃煤機組陸續改為燃氣(天然氣)機組。據內部估算,既有燃煤機組2020年溫室氣體CO2e,實際的年排放量為1,069萬公噸,年發電量為127.8億度;年發電量不變,但碳排大量減少。
此外,台塑集團九大上市櫃公司綠色採購狀況,2021年綠色採購金額達新台幣6億元,去(2022)年綠色採購金額更已攀升至新台幣7.6億元,成長幅度達26.7%,換算減少碳排放量達3,015公噸,相當於7.8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成績斐然。
「推綠能」部分,為達到2050年碳中和的終極目標,台塑企業從2013年起即已投入建置太陽光電,至2021年底已完成4.2MW裝置設施,估算每年可減排2,682噸CO2。台塑企業全面性盤點各廠區工廠、宿舍與停車場屋頂後,規劃將再加碼建置約184.3MW的太陽光電設施。
另,由台塑四寶一起合資成立的台塑新智能,則將彙整台塑集團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相關布局與資源,用以加速發揮更大綜效,一起聯手進軍電池材料、電動車、儲能及智慧電網等事業。
最後,台塑敦北總部計畫於今年年中搬遷到內湖臨時新總部,亦是台塑集團今年的重要大事。目前正進行隔間、裝潢等內部整修作業,近5,000名總部員工預計今年6月15日開始搬遷、今年底完成,2024年9月1日開工興建新總部大樓、2028年8月完工。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