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0字
路透獨家報導,兩位知情人士透露,荷蘭和美國官員預定本周五(27日)在華盛頓會晤,討論對中國大陸出口半導體製造設備可能採取的新管制措施,最快本月底可望達成一項協議。這攸關中芯國際、華虹等大陸晶圓代工廠未來是否能穩定取得關鍵設備,與聯電(2303)(2303)、世界先進、力積電等台廠搶奪市占。
荷蘭擁有全球首屈一指的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艾司摩爾生產的先進微影設備,對製造半導體至關緊要。目前艾司摩爾已無法供應陸企用於先進製程的極紫外光(EUV)設備,但成熟製程生產所需的深紫外光(DUV)機台則仍持續出貨陸企中。
路透引述一位匿名消息人士說,如果雙方能在細節上達成共識,最快可能在周五宣布一項協議。該消息人士補充說,達成的任何協議有可能不會立即宣布。
第二位消息人士說,談判代表最關心的是,即使是很小的供應鏈變化,也可能重新引發全球晶片短缺。近幾個月來,晶片短缺情況已有所緩解,但在過去兩年為供應鏈造成嚴重破壞。
該消息人士還說,荷蘭官員也堅持要求基於國家安全考慮而制定管制措施,避免讓人覺得美國試圖偏袒自己的晶片製造業。
彭博新聞先前報導,除了荷蘭,日本也即將加入拜登政府主導的限制對陸技術出口的行列。不過知情人士透露,即使荷蘭與日本預料很快與美達成協議,但他們採取的限制力道可能不會達到美國的程度。美國不僅限制美製機台對陸出口,也不准美國公民為大陸的晶片製造廠工作。
荷蘭外交部對路透的最新報導不予置評。美國官員沒有立即回應評論請求。
艾司摩爾執行長溫彼得(Peter Wennink)在25日的財報會議上表示,荷蘭和美國可能即將達成出口管制協議,但他的公司不會參與政治談判。
他說,儘管協議可能很快宣布,但是法規的細節是否已談成,則較不明朗。
溫彼得示警,由美國主導、針對中國大陸的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最終促使北京成功開發出本土的先進晶片製造技術。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