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4363字
面臨通膨、升息、疫情等多重挑戰,手機、筆電等終端市場需求不振,2022年下半年起科技業景氣急轉直下,半導體、面板、記憶體等產業成為重災區,如何去化庫存成為各大廠當務之急。業界普遍預期,2023年上半年市況仍處於谷底整理期,最快第2季末、第3季有望觸底反彈。
全球手機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寒冬挑戰,連蘋果都難倖免,外界寄望,今年iPhone 15旗艦新機將首度搭載潛望式鏡頭,隨蘋果新機「有感」升級,有望刺激果粉歸隊,再掀換機潮,鏡頭雙雄大立光(3008)(3008)、玉晶光受惠大。
半導體產業走過疫情紅利帶來的缺貨大多頭,市場預期,2023上半年持續庫存調整,樂觀派預期第2季庫存去化可告一段落,非消費應用能見度也較佳。長期維持成長趨勢的資料中心及伺服器等,有機會在第2季提前升溫,因通膨及升息造成消費者購買力下降,電視機及機上盒出貨下滑,儲存裝置需求疲弱,惟網通及車用產品需求回穩。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預期,2023年半導體產業恐陷入衰退,但台積電仍會追求成長。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於元月12日的法說會中指出,目前看今年記憶體之外的半導體產業將年減4%,晶圓代工產業則下滑3%。現階段不僅終端消費市場疲軟,資料中心相關領域也開始轉弱。隨著客戶和供應鏈持續採取因應措施,預期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將在上半年大幅降低,以平衡到更健康的水準。
世界先進董座方略表示,2023下半年景氣需求可望回溫,但回溫力道應視全球經濟情勢、能源價格、通膨及大陸經濟復甦等情況而定。由於客戶於2022年中開始調整庫存,預期2023年第2季庫存水位可望接近正常。
因應市況急凍,記憶體大廠美光、南亞科已展開減產,全球記憶體龍頭三星則宣稱持續擴產,不過預期也討不到便宜。
PC產業方面,經歷2022年下半年需求「急凍」,邁入2023年,產業仍處於低檔,截至今年首季,PC整體市場仍將處於清理庫存階段,業界預期,PC庫存清理約第2季底完成,隨開學季來臨,PC傳統旺季到來,下半年市場需求有機會止跌回升。
相較之下,全球太陽能市場需求持續火熱,國內模組廠紛紛啟動擴產計畫,元晶、茂迪等業者已著手擴建產線或升級產線規格,迎接市場商機。
元晶去年第4季陸續開出大尺寸M10產能,藉此壯大規模。元晶指出,已有不少客戶下訂產能,估計未來每月營收有望超過10億元,對今年營運展望樂觀。茂迪持續在台灣升級產線,預計2024年所有產能均是高階的M10 TOPCon產品,接軌國際主流。
茂迪去年導入次世代N型TOPCon太陽能模組,具有更高的轉換效率,單價也更好,成衝刺營運利器。
最早面臨修正的面板業在下游品牌廠大力促銷下,去年底電視面板及IT面板急單湧現。群創認為,有助持續去化庫存到今年首季,並對第2季展望趨向審慎樂觀。友達指出,儘管需求仍不熱,但終端產品庫存逐漸降低,預估第2季將調整至合理空間。
LED龍頭富采對上半年市況仍保守以對;LED封裝大廠億光認為,消費性電子需求仍疲弱,預期產業回升恐怕要等到下半年旺季,才會重啟拉貨動能。(記者吳凱中、鐘惠玲、尹慧中、李孟珊、陳昱翔、李珣瑛、張瑞益、蕭君暉、劉芳妙)
半導體 工業、車用需求帶勁
分析師指出,終端市場並非全面看壞,消費疲弱,工業與車用等需求仍強勁,加上5奈米家族需求延續與新增3奈米量產產能開出後,今年對台積電而言,仍是值得期待的一年。
封測產業方面,多數業者產能利用率也不容樂觀。業界預期,封測廠營運恐一路淡到今年上半年,惟率先修正的驅動IC、邏輯IC等應用有望率先回升。
針對庫存去化趨勢,業界指出,有兩個時間點可檢視,一是今年春節後、一個是下半年,也可觀察晶圓庫存、晶圓廠產能利用率,以及個人電腦需求狀況。
在還沒盼來春燕前,IC設計業者認為,目前重點是「繼續降庫存、留住現金,撐過這幾個月再說。」整體而言,業界看法最快要第2季才有機會逐漸回溫。(記者尹慧中、李孟珊、鐘惠玲/台北報導)
半導體展望
產業景氣:上半年持續調整庫存,樂觀最快第2季庫存去化可告一段落,非消費應用能見度也較佳
指標業者:台積電、聯電、聯發科、聯詠等
PC產業 寄望下半年旺季到
個人電腦(PC)品牌與代工業者對2023年上半年業績展望偏向保守,並寄望下半年旺季來臨,能帶動PC產品出貨量回升,整體來看,2023年PC相關產品出貨將較2022年小幅衰退。
品牌廠商方面,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先前直言,「2023年PC產業整體仍處於衰退狀況,預估衰退幅度高個位數、甚至雙位數」。
宏碁2022年較同業率先調整庫存,因此提前走出高庫存問題。目前宏碁庫存調整已告尾聲、達到健康水準。不過,受中國大陸疫情再起影響,在供應鏈產能受限下,宏碁上季仍有7%訂單無法滿足,將遞延到本季出貨。
代工廠方面,廣達表示,2023年整體市況仍低迷,筆電出貨將再較2022年小幅下滑,整體筆電出貨量仍將高於疫情前水準。仁寶認為,今年上半年筆電產業需求不振,預估要到下半年傳統旺季來臨,需求才會回升。
緯創表示,第1季為傳統淡季,加上春節工作天數少,預期筆電、顯示器出貨季減一成以上,桌機持平,伺服器有成長動能、也可能有季節性衰退;2023年全年各產品線應是逐季成長。英業達表示,2023年伺服器持續以兩位數成長,筆電高個位數成長,智慧裝置因為導入新客戶與新產品也將成長,在三大產品線推升下,看好今年業績展望。(記者蕭君暉、吳凱中/台北報導)
PC產業展望
產業景氣:PC庫存清理約第2季底完成,下半年隨開學季來臨,傳統旺季到來,市場需求有機會止跌回升
指標業者:宏碁、華碩、廣達、仁寶等
面板雙虎 期待下季飛來春燕
僅管2023年初市況不確定性仍大,群創總經理楊柱祥認為,只要第1季庫存能有效去化,第2季就可望盼來「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景氣春訊,準備迎接第3季產業旺季。
友達董事長彭双浪則認為,面板產業景氣是以L型急墜式修正,去年下半年已到達谷底,未來只會更好,不會再下修。目前市場仍持續進行庫存調整,今年面板產業回升的步調,則需密切觀察庫存調整情況而定。隨著供應鏈重新洗牌解構並重構後,友達一定會更接近市場,2023年將拍板北美設廠計畫。
然而,2023第1季是傳統淡季,法人估面板雙虎仍面臨單季虧損逾百億元、連四季虧損壓力。(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面板廠展望
產業景氣:首季仍是傳統淡季,最快可望在第2季後陸續出現庫存回補需求
指標業者:群創、友達等
手機零組件 蘋果進化引爆話題
不過,全球手機鏡頭龍頭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在元月12日的法說會上示警,相較三個月前,目前手機市場庫存去化狀況沒有變好,幾乎全球手機品牌廠都非常悲觀,沒看到樂觀的業者,預估1月拉貨動能較去年12月差,2月也會比元月差。
林恩平此話一出,為智慧手機市況復甦蒙塵。不過,研調單位仍對今年手機市場回溫持正向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今年全球手機市場上半年需求呈現平緩或小幅成長,但新興市場因手機開始升級到5G,成長力道有機會轉強,但實際貢獻度仍然要視全球升息狀況而定。尤其蘋果秋季發表的iPhone 15新機傳將有大幅改版,更讓市場關注其為市場買氣帶來的正面激勵效果,iPhone鏡頭供應商的玉晶光也看好今年手機鏡頭升級趨勢。
外界預期,去年來受通膨升溫、俄烏戰爭、大陸封控等影響,全球手機產業吹寒流,外界期待今年下半年蘋果新一代iPhone迎來大升級,激勵果粉歸隊,引領一波換機潮。(記者陳昱翔、劉芳妙/台北報導)
手機零組件展望產業景氣:手機規格持續升級,尤其iPhone 15有望首度搭載潛望式鏡頭,為鏡頭雙雄業績添動能
指標業者:大立光、玉晶光等
記憶體 年中才有機會好轉
全球記憶體市場自去年上半年過後一路下滑,由於消費性電子需求仍疲弱,業者預期,今年中才有機會看到好轉跡象。
受市況不振衝擊,SK海力士、美光、南亞科等國內外主要DRAM廠都已啟動減產。南亞科去年第4季受DRAM價量同步下滑影響,單季稅後淨損11.51億元,每股淨損0.37元,為十年來首見單季虧損。
南亞科總經理李培瑛直言,本季DRAM報價跌幅可望縮減,但營運仍有壓力,虧損可能再擴大,估市場需求低迷情況至少持續一至二季。
威剛董座陳立白認為,雖然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受影響,但對記憶體前景不悲觀,目前上游記憶體原廠面臨庫存與虧損雙重壓力,控制產能、縮減資本支出與穩住價格為當務之急,預期上半年DRAM價將回穩,但上半年NAND Flash價格仍有下探空間。
研調機構集邦科技預期,本季DRAM價格跌幅估收斂到13%至18%,但集邦也示警,目前仍無法看到產業景氣下行周期的終點。(記者李孟珊/台北報導)
記憶體展望產業景氣:業界認為年中才有望看到好轉跡象,不過資料中心及伺服器相關應用有機會在第2季提前升溫
指標業者:南亞科、威剛、群聯等
太陽能、LED 營運趨勢一熱一冷
太陽能與LED產業今年表現冷熱不同調,太陽能在全球ESG風潮下,產業趨勢持續正向;LED因不少應用來自消費性電子,今年上半年仍處於去化庫存階段,下半年才有機會回升。
全球再生能源趨勢興起,國內太陽能產業今年展望持續看好,包括元晶、聯合再生、茂迪、安集等四大廠已積極擴產、升級產品線規格,以滿足客戶需求,過年期間也全力趕工出貨,顯示市場相當火熱。
據了解,國內太陽能廠因應客戶需求,今年春節假期生產線不停機,加班趕工出貨,打破過往首季傳統淡季狀況。
LED市況迄今已低潮約一年,多數業者對產業回升多持保守看法,預估下半年回溫機會較大。不過,業者也強調,雖然LED產業打底、庫存去化時間較長,但可預期的是,產業需求及價格再下探的空間已有限。
LED應用方面,背光應用和3C產品,預期回升速度和力道相對落後,包括聯嘉、艾笛森、弘凱及佰鴻等將營運重心轉向車用市場,預料回升速度較快。(記者張瑞益、陳昱翔/台北報導)
太陽能、LED展望產業景氣:
˙太陽能:國內外需求看旺,產業能見度相對佳
˙LED:背光應用和3C回升較慢,車用有望提前復甦
指標業者:
˙太陽能:元晶、聯合再生、茂迪等
˙LED:富采、億光、聯嘉、艾笛森、弘凱等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