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19字
台電於2020年啟用的台南鹽田光電場,再與聯合再生攜手打造首座「光儲合一」儲能系統,裝置容量達20MW(百萬瓦),為全台最大儲能系統。台電總經理王耀庭表示,儲能具快速充放電特性,不僅可以協助光電發電「平滑化」,遇到突發電力事件也可立即提供電力。
台電指出,台電2020年於台南將軍、七股區利用214公頃廢棄鹽灘地打造裝置容量150MW的南鹽光,平均每年可發出2億度電,相當於近5萬戶家庭一年用電。
台電為了讓綠能效益極大化,台電首度結合光電場域建置「光儲合一」儲能系統。聯合再生(3576)(3576)於南鹽光建置裝置容量20MW/20MWh(百萬瓦小時)的儲能系統,由法國電池廠Saft打造八個20呎儲能貨櫃,使用超過1,000個鋰電池模組,並採用士林電機的變壓器,總儲電量達2萬度,等同可提供4萬個家庭用戶1小時用電。
台電表示,南鹽光儲能系統調頻是設定在0.5Hz(赫茲),當電力系統電力不足影響到電力系統頻率出現正負0.5Hz擾動,就可以開始快速充放電,維持電力頻率,反應速度更勝傳統發電機組達上千倍。
而因為與光電結合,儲能電池可以先儲存白天滿發光電,將電能挪移至光電發電下滑的傍晚時間,或是因應突發電力事件。此外,當地負責南鹽光所設置饋線容量為150MW,更可以因實際使用量及儲能裝置,釋出43MW給其他案場。
對於儲能短中長期目標,王耀庭說,2025年要達到1GW(10億瓦)的自動頻率控制(AFC)及複合式儲能設施,以及500MW的光儲合一案場;台電將建置160MW,其他會透過電力交易平台交由民間設置,台電購買服務。
對於目前儲能電池成本高,是否會影響到廠商進場意願?王耀庭說,目前業者投入資金積極,認為透過台電交易平台機制,廠商會斟酌台電需求來投入資源,現在申請量已達4,600MW,比台電需求多上兩三倍。
對於儲能設施挑戰,聯合再生執行長潘文輝受訪表示,2021年為儲能元年,2022年、2023年陸續發展,屬於產業新領域,中間就有許多經驗須學習,也不諱言走了一些冤枉路。
他看好儲能市場,因為任何再生能源都須搭配AFC才可以穩定使用,認為像南鹽光150MW的光電案場搭配20MW的儲能是未來普遍比率。而在用電大戶條款上路後,規定契約容量超過5000kW 以上的用電大戶須將將契約容量的10%計算為再生能源義務量,其中途徑就包括設置儲能設施。
他提到挑戰,像是政府針對儲能並無設計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只有在台電購買服務時才有固定收益,「如果不買你的服務怎麼辦」,最後只能用在用電大戶上,如此不確定性對於儲能投資者就會產生風險。
他另外提到,儲能設施目前設置,如光電一開始成本為每度8元以上,現在已經降至每度4元左右,相信未來儲能設施也會按照相同趨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