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全年外銷訂單「溜滑梯」全年能否守成長須看「這地區」

本文共1381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即時報導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表現,訂單金額為501.4億美元,年減23.4%,陷入「連三黑」;累計1至11月與上年同期比較成長1.4%,勉強守住正成長。

統計處預估,12月外銷訂單金額為470億美元至490億美元,年減30.8%至年減27.8%,恐再陷入連續四個月負成長。

隨著統計處提出12月外銷訂單預估,今年第4季及全年預估也同步出爐;第4季外銷訂單金額預估落在1,525億美元至1,545億美元,年減20.8%至年減19.7%,不僅今年第2、3、4季將都比第1季低,第4季更是全年表現最差季度,外銷訂單全年「溜滑梯」。

統計處補充,上次出現第4季為全年最低是13年前的2008年金融海嘯,為外銷訂單記錄以來也僅出現過四次。

全年外銷訂單金額預估落在6,616億美元至6,636億美元,年減1.9%至年減1.6%,全年恐守不住正成長。

對於全年恐守不住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長黃于玲表示,近期國際經濟情勢仍處於高通膨、高升息、全球客戶「去化庫存」導致終端需求偏弱,以及俄烏戰爭、美中科技戰及中國大陸疫情升溫、經濟放緩等不確定性因素。

全年外銷訂單表現要翻身,唯獨有大陸封控鬆綁後,高速帶動供給及需求出現遞延訂單效果,但要如此高速復甦不確定性仍高。

而分析主要接單貨品,除了礦產品守住正成長,其餘都陷入全數雙位數衰退。而台灣半導體產業領先全球,電子產品一直以來是台灣外銷訂單支撐力道,但11月訂單金額為172.0億美元,月減8.8%,年減15.2%,結束「連33紅」,減幅更是達13年以來最大。

對於電子產品為何會大幅度下探,黃于玲解釋,電子產品這次明顯受到大陸防疫封控影響,影響產品包括IC設計、晶片通路及液晶螢幕下探最多,這些都是受到全球終端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軟,尤其以大陸減少31億美元最多。

相對而言,美國、日本及東協的晶圓代工、記憶體及印刷電路板都有維持正成長,顯示雖然新興科技應用需求仍強,但終究「雙拳難敵四手」,敗給各項消費性電子產品下探力道。

另外,資通信品11月訂單金額為147.3億美元,年減逾三成,連續兩個月負成長。對於今年手機新品商機是否已退燒?黃于玲解釋,手機新品11月高峰期未出現,很難在12月有反彈,可以推估手機不會像是以往那麼旺,但是否出現遞延效應仍有待觀察。

而在四大接單貨品方面,美國衰退16.7%、陸港地區衰退37.3%,均為13年以來最大跌幅;歐洲地區年減26.3%、東協地區年減17.7%,呈現「四大皆空」;唯有日本地區年增5.0%,呈現「萬綠之中一點紅」。

對於日本為何守住正成長,統計處解釋,11月正成長主因為晶圓代工、手機及遊戲主機動能;此外,因為日幣貶值促成出口表現好,所以經濟相對穩健。

大陸政府在白紙運動後大幅度鬆綁封控,是否可帶動未來供給及需求反彈?黃于玲說,廠商目前尚無反映影響,但隨著疫情高速升溫,部分工廠、供應鏈因為員工染疫仍無法正常運作,因此恢復狀況不確性仍高。

展望未來,雖然統計處無法預測明年外銷訂單,但黃于玲說,國際經濟機構 IHS Markit預測明年經濟成長1.6%,比今年初預測的2.9%減少1.3個百分點,其中又以第1季呈現較低檔;隨著全球經濟各項不確定性尚未排除,還是要靜觀其變。

據外銷訂單受查廠商對12月接單看法,按接單金額計算動向指數則為45.6,預期12月整體外銷訂單金額將較11月減少。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表現,訂單金額為501.4億美元,年減...
經濟部統計處今(20)日公布11月外銷訂單表現,訂單金額為501.4億美元,年減23.4%,陷入「連三黑」;累計1至11月與上年同期比較成長1.4%,勉強守住正成長。經濟部統計處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10月有好康!快翻出抽屜的舊手機 「這家電信」響應手機回收月 加碼送家電購物金
下一篇
最大螢幕iPhone傳明年報到 市場看好助攻台積、鴻海出貨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