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4字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同時也宣捷集團董事長宣明智,昨(15)日應邀於竹科42周年慶進行專 題演時說,台灣未來將成全球新矽谷, 籲應以電動車、生產檢測及醫療等數位產業為主的IC設計為發展主軸。
宣明智是在以「戲說竹科」為題的專題演說中,從美國矽谷從早期丹佛大學教務長特曼(Fredderick E.Terman)創設史丹佛工業區,吸引HP、奇異、洛克希德和柯達等科技廠商進駐,到諾貝爾天才蕭克利(Shockley)進駐,後來鼓勵學生創業進而開枝散葉;矽谷也隨著積體電路(IC)發明,加上人才充沛、創投資金活絡,從老矽谷擴大到新矽谷,現今蘋果的總部即座落於此。
宣明智說,竹科現今的成就,奠基於先知如潘文淵等人的倡議,獲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璿、李國鼎等人採納,加上台積電、聯電、聯發科等廠商先行打拚,透過開創破壞式分工的商業模式 ,快速複製成功模式,逐漸成樹成林,如今台積電已成為台灣護國神山,進而在近期受到全球重視,竹科也成台灣矽盾中重中之重。
宣明智表示,美國、日本都曾是半導體產業領先國,但他們輕忽IC製造與設計是不可分,把製造轉給其他國家發展,留下IC設計。
宣明智強調,現在的晶片已比汽油還重要,未來很多產品和應用系統都需要晶片,雖然美中科技戰開讓全球化的半導體產業開倒車,卻給台灣很好發展且會快速發展的機會,台灣將成為全球新矽谷,未來很多應用的IC都要靠台灣供應 。
宣明智更大瞻預估,台灣IC設計、製造及封測,未來全球市占率都會超過50%,成為全球半導體設計、製造及封測核心。
不過他認為當前最佳發佳發展策略是IC設計,並應鎖定電動車、生技檢測及醫療等,全力發展數位產業,因為台灣已從過去幫人代工,並由內循環再拓展到外環循的發展模式,已累積完整供應鏈。
例如電動車的供應鏈,台灣有800家供應商,如今隨著鴻海也推出MIH製造平台,加上SEMI串連相關IC設計廠商推出車用晶片採購指南,台灣不僅可自行生產電動車,也可協助其他國家發展電動車,可說在未來電動車產業,台灣團隊已蓄勢待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