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打大聯盟不做的利基市場!精英擬併購結盟拼轉骨

本文共947字

經濟日報 記者王郁倫/台北即時報導

「以前大家認為精英(2331)(2331)是板卡公司,以後希望是有科技能力的代工公司。我們會找大聯盟不想做,小公司做不來的利基市場。」精英董事長暨執行長鍾依文7日率經營團隊說明展望,透露內部已成立併購小組評估契機,目前集團可動用資金是資本額數倍,資金無虞,最難掌握反而是時機。

35年老牌主機板品牌精英科技,過去曾是世界最大主機板廠,但隨產業典範轉移,也曾陷入虧損泥沼,2021年7月鍾依文接掌精英大局,推行精益生產,一年內一共推出1181項流程改善方案,節省3.48億元開銷,被稱為石頭擠出水策略。

推薦

鍾依文主政15個月下,雖主機板跟PC仍是主要產品業務,但獲利已創7年新高,下一步精英要轉骨找出利基產業,子公司專注物聯網、車載充電,該怎麼做?精英主管透露,要靠內部創新、擴展生態圈、併購(M&A)去達成。

舉例來說,精英跟英特爾合作SFF小型主機板,用於智慧製造,也跨入電競筆電及Chromebook製造,選擇跟核心業務距離近,但競爭少的市場是精英2023年發展主軸。

為拼轉型,精英也成立專案小組評估水平及垂直領域併購契機,鍾依文坦言,併購需要好時機,好公司不是不願意賣,就是溢價高,但也有機會是企業主苦無人接班,才決定賣出,精英會持續評估,目前除帳上50億元資金,鍾依文透露銀行可動用額度是資本額倍數,以股本55億元去推算,至少銀彈百億元。

「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零售、博奕」都是發展方向,重點是不要一下子去打大聯盟,能在小聯盟裡每個領域都做得不錯,就是優勢。」鍾依文表示,多年科技業經驗讓他理解,領導對了,人用對了,方向對了,再來是方法對了,搭配時機掌握得當,「不可能會失敗,就差在是小成功還是大成功!」

鑑於精英已恢復元氣,走在成長軌道上,將品牌通路與IOT部門合併獨立出來的「小鑽石」精強科技總座鄭明輝7日也正式露面。精強2022年營收規模約20~25億元,獲利貢獻已達10%,公司期許5年內擠入台灣工業電腦前10強,推算需至少超過50億元。

2023年精英集團將孵化第2家鑽石企業,推出更多產品,拉抬工廠稼動率,「明年利潤一定要成長,不管景氣好不好,營收表現如何,獲利一定要挑戰目標。」鍾依文說。

這位上任以來只加薪,不談減薪的董座,雖然積極跟員工搏感情,但談到年度目標,又不小心流露出鐵血將軍的那一面。

精英董事長鍾依文(中)率精強總經理鄭明輝(右)及財務長鍾逸青(左)出席業績說明會...
精英董事長鍾依文(中)率精強總經理鄭明輝(右)及財務長鍾逸青(左)出席業績說明會。王郁倫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上一篇
三井集團拉一把!40年老企業今年股價漲45% 靠「挑品牌」挺過轉型陣痛迎高峰
下一篇
三星擬減產記憶體 業界按讚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