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出席台積美國新廠典禮 張忠謀:全球化自由貿易已死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6日出席台積電新廠機台進廠典禮時表示,地緣政治已大幅改變半導體製造商面臨的局勢,並示警「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復。(取自紐約時報網站)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6日出席台積電新廠機台進廠典禮時表示,地緣政治已大幅改變半導體製造商面臨的局勢,並示警「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復。(取自紐約時報網站)

本文共823字

經濟日報 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台積電(2330)(2330)創辦人張忠謀6日出席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機台進廠典禮時表示,地緣政治已大幅改變半導體製造商面臨的局勢,並示警「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復。

張忠謀坦言,台積電美國新廠要成功,還有許多「艱鉅工作」待進行。但這次台積電落腳亞利桑那設立新廠,也讓他25年前盼在美國蓋晶圓廠的夢想實現。

推薦

高齡91的張忠謀與夫人張淑芬6日都出席台積電新廠機台進廠典禮。張忠謀站在掛有一大面美國國旗和寫著「美國製造的未來」(A Future Made in America)的巨大布條前致詞,為台積電赴美建廠背書,顯然是接受美國本土製晶片勢必將增加的局面。

在亞利桑那州新廠之前,台積電1995年已於華盛頓州設立8吋晶圓廠WaferTech,是台積電在美國的第一座晶圓廠。張忠謀將當年在華盛頓首度設廠時,與目前狀況相比擬,他說,20多年過去,半導體產業見證世界的大幅轉變、全球地緣政治局勢的劇烈變化,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已幾乎死去,許多人仍希望一切能回復,但他不認為將會如此。

這位「台灣半導體教父」說,由於他在美國接受教育並工作長達數十年,他曾夢想在美國蓋一座晶片廠,但他首次的嘗試卻不順利,台積電當年成立WaferTech時,「遇到成本問題,我們遇到人的問題、遇到文化上的問題」。夢想變成了一場噩夢,但這次的鳳凰城計畫,「我們準備充足多了」。

他說,亞利桑那州聘用的近600名工程師已被派往台灣接受培訓,「這是個很好的跡象,顯示我25年前的夢想現在要實現了」。他說,移機典禮象徵在美國努力行動獲得回報的第一階階段落幕,「開始的浪漫正在消失,初期的興奮正在消失。還有許多艱鉅的工作」。

此時正值各界日益擔憂,美國與中國大陸在晶片議題上的緊張關係將把全球科技供應鏈分成兩個陣營。美國對大陸晶片雄心壯志處處打擊,最近期的一次是在10月實施新的限制措施,讓台積電等企業更難服務在大陸的客戶。

延伸閱讀》

高燦鳴:美國最大外國投資只夠誇口 仍買不到晶片國造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凌群攻ChatGPT商機 旗下機器人擬換腦升級
下一篇
星宇航空去年稅後淨損52.71億 每股虧3.47元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