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29字
鋼鐵與石化二大產業展開大合作。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工場昨(2)日在中鋼廠區成立,估可創800億元產值、年減4,900公噸碳排。經濟部長王美花昨天參與揭牌,銷售鋼品時,買家已經要知道排放的碳量,全球碳中和的趨勢已經不可逆,新工場為國內節能減排樹立新的里程碑。
中鋼(2002)(2002)董事長翁朝棟說,與石化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驅動台灣產業「淨零轉型」加速前進。未來鋼化聯產將以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為建立「實驗室及先導工場」,第二階段「示範工場」;第三階段促成「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
翁朝棟說,面對產業環境巨大變化、國際貿易競爭等嚴峻挑戰,結合「高值化精緻鋼廠」及「發展綠能產業」經營發展雙主軸。「鋼化聯產」與中鋼新願景相呼應,以經濟部對「鋼化聯產」計畫的支持與協助,以及工研院先進技術的大力加持,加速驅動台灣產業「淨零轉型」工作,打造嶄新的碳資源整合供應鏈。
翁朝棟指出,鋼化聯產將以三階段推進,第一階段建立「實驗室及先導工場」,結合工研院技術進行合成化學品的應用技術研發及驗證;第二階段攜手化工業夥伴建起可實際商業化生產化學品的「示範工場」,每年實質降減排碳24萬公噸;第三階段,在國家減碳策略的推進下,促成「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攜手各業夥伴建立碳循環產業聚落,年減碳量預計可達到290萬公噸。
翁朝棟說,中鋼早已成立節能減碳及碳中和推動小組,擬訂減碳目標,鋼化聯產、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也是其中一項。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2050淨零排放是跨世代、領域及產業轉型工程,對未來30年經濟發展將產生重要的影響。高雄擁有鋼鐵及化工產業聚落,碳資源整合更能發揮優勢效果,協助產業無痛低碳生產,建立跨產業的鋼化聯產新合作模式,擴大區域能資源整合範疇,創造新產值。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