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25字
以「迴藝共響」為主題、「明日社區、藝術方舟」為概念,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今(2)日於南投竹山小鎮盛大舉辦「2022年小鎭藝術節」啟動儀式,為今年12月2日至17日為期三週,跨足南投竹山、彰化埔鹽、台中中區、雲林林內等四大場域的在地藝術活動揭開序幕。
彰化生活美學館表示,此次「2022小鎮藝術節」將一個會旅行的藝術節,強化擴大為整合區域資源,讓區域間互相串聯的活動,打破歷年單一定點式的巡迴展演,以區域策展的帶狀跨域連線,展現社造旗艦型亮點。
同時邀請大家透過四場一日輕旅行方式,認識在地社區蘊含的能量,發酵及翻轉更多新舊內外深耕在地的能量機會,攜手共創青創興業號召、在地興業行動、夥伴興業串連等實質「互動」。
其中,12月2日-南投竹山鎮「第二故鄉生活美學巴士@沙龍」,由駐點深根在地的小鎮文創及大美生活提案所,導入常民生活美學觀點,以南投竹山台西車站為主活動場域軸心。
並由蘇保宏、康竣傑等在地藝術家,與民眾共創竹解、生活中日曬的回憶、曬衣、茶、筍、魚筌造形燈飾、茄芷袋的系列藝術作品向外擴散,透過生活美學、全民美育,展現地方常民美學的魅力。
12月10日-彰化埔鹽鄉「豐依竹食」,由藝術家陳健宏、沈巧玲,將竹、風元素加入,與民共創「豐的氣息:竹風箏」大型地景藝術,作為場域入口意象;並由彰化縣埔鹽鄉大有社區發展協會攜手結合埔鹽小農品牌,以埔鹽農市集、炕窯趣、品米體驗等寓教於樂的系列體驗,展現台灣農村堅強的韌性。
「豐」意味大有擁有豐富豐饒的土地;「依」與飽含生活智慧的「長者」世代相依;「竹」以竹編、雞毛、十二婆姐、跳鼓陣、媽祖信仰等發揚大有的在地歷史文化;「食」則體現大有低碳飲食、共食共享的生活理念。
12月10日至11日-台中中區「明日鈴蘭祭冬季慶典」。如何串聯倡議都市廢棄物、剩食、二手衣物、無家者這些龐大的社會議題,同時將之成為彼此的解方?七喜廚房將在明日餐桌環境廚房這個都市方舟上,展現6年碰撞嘗試及蓄累的能量,邀請民眾一同行動響應「一場幾乎沒有剩餘的永續鈴蘭祭典」。
12月17日-雲林林內鄉「水水林內-蝶與藝術共舞」。林內鄉是紫斑蝶過境遷移必經之路,濁水溪流域為在地傳統農村聚落,提供了豐富的自然與人文資源,此次雲林縣社區產業文化協會,邀請在地青農亦為藝術創作者的賴錦德,以紫斑蝶、石苟創作「伴飛⤾」,表達林內以農為主脈脈相承的精神。
同時舉辦「舞蝶藝術市集」,提供地方藝文團體展示交流平台,晚宴的「林內藝術喜事餐桌」,更展現客家、閩南人、新住民共存共居的融合景況。
彰化生活美學館盛情邀請大家共同支持及守護在地藝術文化的推進,共振彼方、齊創在地魅力。更多精彩活動訊息,請上「小鎮藝術節」facebook粉絲團查詢或「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官網查詢。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