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803字
習近平堅信動態清零政策,是中國大陸抵禦疫情的最佳解方,經濟衰退、外商撤離,也無法動搖這信念。想不到,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場大火,點燃了全中國大陸人民的憤怒,催生了「白紙運動」。為何一張白紙,能撼動這堵封控高牆。
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的一場大火,奪去了10條寶貴性命,眾人直指政府動態清零政策,阻礙了警消的救援行動。就怕自己會是下一個「人禍」受害者,民眾紛紛走上街頭,高喊「不要核酸要自由」、「不要核酸要吃飯」。
起初,新疆的示威民眾僅是要有關當局給交代。豈料,烏魯木齊市政府公然甩鍋,將肇因指向「部分群眾消防意識不強、自救能力差」。怒火迅速在當地居民,與中國大陸網路社群蔓延。
儘管中國大陸政府一如既往,試圖用言論控管、網路禁詞等手段,試圖撲滅民眾的怒火,但這次卻怎麼也澆不熄。民怨沸騰到最高點,不少民眾紛紛拿起白紙,用反諷的手段告訴政府,「白紙上什麼都沒有,但我們都知道在說什麼。」
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秘書長王智盛分析,多數群眾都對清零政策感到厭惡,大火只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舉例,這次抗爭上海群眾反應最為激烈,主因就是上海深受封控所害,所有人都記得過去上海連續3個月的動態清零。
餐飲業倒閉、外商撤離 習近平聞風不動
根據企查查統計,中國大陸餐飲門市2020年註銷了32萬家、2021年大幅倍增至93.5萬家。2022年全球紛紛解除國境,但中國大陸的封控卻未見減緩,2022上半年,中國大陸餐飲門市註銷家數已達37.3萬家,半年數字就超越2020年。
受傷的不只中國大陸的內需產業,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缺席,也重擊全球景氣。在封控措施舉棋不定的生產環境,更有許多國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轉移生產基地。
WHO世界衛生組織秘書長譚德賽5月曾表明,中國堅持清零的防疫措施不可持續,公開呼籲應轉變政策。WHO一改過去盛讚中國防疫有成的態度,呼籲中國也應考量經濟、人權的影響。
當時,中國選擇冷處理,不予回應。
白紙運動爆發 清零政策悄悄轉向?
富士康鄭州廠爆發抗爭時,中國大陸官方依舊悄然無聲。當烏魯木齊大火催生白紙運動時,這次官方卻不再默不作聲,大陸國務院立刻召開記者會,告訴群眾「快封快解、應解盡解」。
大陸國務院在記者會不斷強調,持續落實優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條措施,看似並未改變動態清零方針。但隔天,大陸各省分如廣州、上海、鄭州都紛紛解除封控措施。
「可見比起經濟因素,北京更在意的是社會維穩。」王智盛分析,大陸官方表面上不明說解除動態清零,僅強調會快速解除社會面基本清零。但習近平將決策權力下放到地方政府,等同是動態清零政策已開始軟化。
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動態清零解除,讓低迷許久的中國大陸手機銷售有望回春,以大陸市場為重的供應鏈,預料有機會回春。一些原物料如鋼鐵、水泥,甚至是中概股都有機會回升。
大陸成防疫優等生 大陸民眾為何不埋單
「我們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動態清零不動搖。」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的報告中,誇耀動態清零的成效。或許這讓地方政府更篤定,積極推展動態清零與社會面基本清零。
根據衛福部統計,美國有超過110萬人因新冠肺炎喪命,台灣目前也有超過1萬4千人喪命。中國大陸11月20日公布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為5233人,若不論數字可信度,身為超過14億人口的大國,這項防疫成績確實傲人。
王智盛提到,當所有人都預期中共二十大以後,政府會開始逐步解除動態清零措施,想不到卻等到了更嚴格、密集的動態清零手段。
王智盛補充,二十大之前中國多數民眾一方面體悟疫情危險,另一面也認知到,共產黨有政治上的需求,因此選擇忍耐,只是想不到一忍就是三年。中共二十大過後,習近平鞏固了權力核心,卻未見鬆綁清零措施,自然引起民怨。
如今爆發白紙運動,民眾的力量能否推倒動態清零的長城,不只大陸人民引頸期盼,全球也都在看。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