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中鋼+工研院 鋼化聯產先導工場今啟用

本文共651字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高雄即時報導

中鋼在工研院技術挹注下投資2億建置全台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可捕捉鋼廠排出的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分離純化後製成甲醇、甲烷,供應下游石化廠做為基礎原料。鋼鐵及石化業首度跨域聯手,展開全新循環經濟模式,未來進駐新材料產業區後估計可年減290萬噸,相當於7450座大安森森的排碳量,更接近淨零永續目標。

設在中鋼的「鋼化聯產」先導工場今天揭牌啟用,經濟部長王美花、中鋼董事長翁朝棟、工研院長劉文雄及中油、長春、大連等化工廠高層出席見證。王美花說,高雄鋼鐵廠與石化業緊鄰,具強強聯手的客觀優勢。

推薦

王美花說,經濟部本周盤點國家減碳目標,預計2030年碳捕捉封存再利用目標為100萬噸,她自己也擔心能否達標,因此希望鋼化聯產模式能擴大,合力達標。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中鋼2、30年來推動區域能資源整合,才具備「鋼化聯產」基礎,過去中鋼把工業氣體、廢熱賣給臨海工業區石化業,副產品收入年賺13億,但石化業不必進口或生產蒸氣及廢熱,共創雙贏。

翁表示,「鋼化聯產」之後,初階的先導工場,預估一年可減碳4900噸;第2階攜手化工業建立的示範工場可減24 萬公噸;第3階段進駐「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成立碳循環產業聚落後,會進入商轉,一年減碳 290 萬噸。

「鋼化聯產是完美的組合」,工研院長劉文雄說,煉鋼須排碳,化工業則需要碳生產製造,高雄剛好有煉鋼廠及化工廠,因此催生鋼化聯產機會。這次的先導工場,運用二氧化碳捕獲純化、自主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電解水產氫等技術。工研院很高興與中鋼及化工業共同推動碳循環再利用的關鍵技術。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中鋼2、30年來推動區域能資源整合,才具備「鋼化聯產」基礎,...
中鋼董事長翁朝棟說,中鋼2、30年來推動區域能資源整合,才具備「鋼化聯產」基礎,過去中鋼把工業氣體、廢熱賣給臨海工業區石化業,副產品收入年賺13億,但石化業不必進口或生產蒸氣及廢熱,共創雙贏。記者王昭月/攝影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高雄鋼鐵廠與石化業緊鄰,具客觀優勢。記者王昭月/攝影
經濟部長王美花說,高雄鋼鐵廠與石化業緊鄰,具客觀優勢。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鋼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建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場。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鋼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建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場。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鋼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建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場。記者王昭月/攝影
中鋼在工研院技術支援下,建置鋼化聯產先導工場。記者王昭月/攝影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面板需求增溫 預估下季起面板驅動IC價格逐漸回穩
下一篇
i14出貨轉弱 蘋鏈度小月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