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08字
台泥(1101)(1101)企業團旗下能元科技,創立24年終於在今年轉虧為盈,企業團董事長張安平今(1)日特別到台南南科廠感謝所有同仁的付出。張安平表示,2023年將是能元科技元年,因為公司即將打造出半導體等級精細製程、且是對環境友善的台灣第一座超級電池工廠。
此外,張安平也和能元科技的同仁們交換了對電池回收議題的看法。他透露,能元科技已經和牛津大學還有麻省理工學院(MIT)共同投入電池回收研究,希望能元科技團隊在未來全球能源轉型中,能夠扮演關鍵角色,必須以新創(Startup)的心態去面對,思想要改變,而不再是傳統製造業的心思。
台泥表示,2022年能元科技在國際電池市場中備受矚目,陸續簽下美國Archer、及英國VA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訂單。張安平1因此在台南能元科技的同仁座談會上,公開感謝所有同仁的努力與用心。
台泥指出,能元科技1998年成立以來,二十幾年來已經賠掉了三至四個資本額。即便如此,過去幾年能元科技仍主動為同仁調整薪資,增加生產獎金及各項福利;台泥認為,今年開始轉虧為盈是一個重要的象徵,意味能元科技雖小,卻能研發出世界頂尖的電池,包括美國太空人身上也是用Molicel電池。
張安平表示,「我們從虧本的生意,這四五年來變成許多世界頂級企業」,大家都想使用能元科技最新電池產品,這個成功要感謝所有員工,尤其過去這一年經歷疫情、戰爭,缺工缺料供應鏈的不足帶來許多困擾,能元科技靠著團隊攜手,才能夠繼續穩定出貨、獲利、繼續投入研發發展下一代產品。
台泥認為,世界各國的電池產業幾乎都是國家在後面支撐,台泥企業團支持的能元科技,在全球競爭裡規模相對小。去年張安平獲得董事會的支持,為能元科技爭取220億投入未來發展。他認為,能元科技鎖定各行各業最頂級產品 ,如果不專注研發絕對沒有未來,所以能元科技每年投入15-20%經費在研發。
面對能元科技同仁詢問電池回收議題,張安平透露,能元科技已經展開電池回收研究,以能元目前重要的客戶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一台就要使用2萬顆鋰電池,電池使用半年就要淘汰,未來這些電池如何二次利用,長期來看也希望做到原料回收,都將是能元科技努力的目標。
張安平也期許能元科技同仁們,關心並參與氣候變遷議題,為自己的下一代做出努力。他向同仁表示,經營公司的理念,是不做壓榨勞工、並在環境議題中取巧的生意。他也期許,台泥企業團在未來能源轉型議題可以扮演主要推手,為地球做出貢獻。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