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美中爭霸築科技牆 朱敬一:關鍵產業可能走雙軌制

本文共925字

中央社 記者蘇思云台北28日電

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今天表示,美國和中國兩強爭霸,從經濟衝突走向科技衝突,關鍵的科技產業如低軌衛星、無人駕駛等領域,未來可能走向雙軌制,形成新的「科技牆」,對產業影響大。

中研院經濟所1962年成立,今天舉行60週年所慶暨總體經濟計量模型研討會,朱敬一上午以「一甲子中國經濟的崛起與蛻變」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推薦

朱敬一表示,對照兩岸經濟60年的變化,中國經濟從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改革開放、南巡講話、和平崛起,再到後來2012年習近平掌權,2015年中國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政策。

如果以百分比來比較美國、中國與台灣在GDP規模的變化,朱敬一說,以1992年為基礎,當時美中台GDP比例分別為「91:5.9:3.1」,中國經濟不到台灣兩倍規模;2000年時比例為「87:10:3」,中國是台灣3倍多,美國是中國的8.7倍。

不過,朱敬一指出,2021年時比例變化到「55:43:2」,不僅台灣和中國GDP差距拉開,中國也明顯拉近與美國的距離,不僅影響台灣,也牽動世界局勢。台灣必須體認戰略環境的改變,不要再想「尾巴搖狗」、再去槓桿,未來重頭戲是美中衝突,現在美國反中,幾乎是兩黨共識。

至於未來美國和中國經濟誰成長更快,朱敬一指出,兩強各有優勢,美國具備野性,中國強在紀律,分別也是自由主義跟集體主義的特徵。

例如,如果科技需要大規模的測試,中國6G實驗場域是在蘇州,可以馬上要求某個城市使用新晶片,集體主義確實有他的好處;但像是低軌通訊衛星改變過去遍設基地台的概念,是聰明想法,則是美國比較擅長。

朱敬一觀察,中國和美國的競爭會從經濟競爭轉向科技霸權競爭,美國歷史上築過3道牆,包括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軍事牆,後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關稅牆,再到川普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形成的科技牆,到現在美國也對中國晶片有所制裁。

朱敬一表示,有些科技是軍民共用,像是6G、無人駕駛等,國安考量下必須限制,也因此會管到民間科技使用。例如,美國不可能發射飛彈時使用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一定是使用自己的通訊系統,未來6G通訊一定形成雙軌制度,無人駕駛技術也可能是雙軌制度,逐漸形成科技牆,這將會牽涉很多產業,影響極大。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兒童節的意外驚喜!承億文旅號召網友實現小朋友心願
下一篇
高球代工業衝產能 擴廠不停歇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