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1字
以浸潤式微影技術改寫全球半導體微影發展史的清華大學半導體研究學院院長林本堅今(28)日表示,清大半導體學院設立的目的,是要培育具備「創新突破動力的領導人才」,並能讓「專才」、「通才」、「活才」三才併進。他指出,理想的半導體永續教育,必需設立大學部,才能保證優秀的生源,以及培育合適理工基礎的通才。至於博士生則是寧缺物濫,學院務必培育世界級的博士。
中研院院士林本堅,也是前台積電研發副總,以研發出浸潤式(Immersion)微影技術聞名於世。他今天應中研院經濟所邀請,以線上方式發表所慶專題演講:「理想的半導體永續教育」。
林本堅指出,現今國內四所大學的半導體學院,只能培育數百名碩博士生,但半導體產業需要成千上萬的人才。因此清大半導體學院定位為培育具備「創新突破動力的領導人才」。
他表示,學生首先選擇一項專業,如材料等深入鑽研,成為該領域的「專才」;要與團隊內的設計等其他領域專才溝通合作,必須具備半導體通識與跨領域對話能力,是為「通才」;半導體技術進步極快,經常出現意想不到的新問題,此時更需要的是能解決未知問題及開創新局的「活才」。
他並建議,理想的半導體永續教育,必需設立大學部,才能保證優秀的生源,以及培育合適理工基礎的通才。因為學士是培育通才、奠基專才、物色活才的搖籃。至於博士生則是寧缺物濫,學院務必培育世界級的博士。因此,清大半導體學院導屆並未招滿20名博士生。
與會人士提出建言,應從高中開始培育半導體人才。林本堅表示:「非常贊同」。目前半導體學院的研究生對英文授課理解有限 ,需要從高中就將相關的基礎能力培養好。但要延伸到這一步,需要大家更多的協助。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