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191字
歐洲商會今(25)日公布2023年建議書,以「台灣致勝之道——動盪世局中掌握契機」為主題,對「台灣能源轉型」、「人才與教育」、「科技和未來產業」、「國際化」等面向提出共161個議題。現場歐商會成員對國發會副主委高仙桂提出外籍離岸風電船舶來台程序繁瑣,平添離岸風場不確定因素,希望簡化和透明化,但高僅回應「經濟部有單一窗口,政府一定會達到再生能源目標,可以相信政府」。
歐商會2023年建議書中指出,地緣政治問題在全球經濟秩序中日益重要,商業決策不再僅基於經濟價值,建議台灣在貿易夥伴的多樣性上進一步努力,政府應採取行動加速能源轉型、吸引與保留人才、強化發展創新科技的環境。
歐商會提出,在能源轉型部分,台灣政府縮編陸域風電和地熱能源目標,同時國產化仍硬性規定、也未能改善再生能源許可與行政程序的繁文縟節,呼籲政府多元發展各類再生能源,並取消離岸風電拍賣價格上限,簡化風能許可流程建造「綠能區」、從逐項國產化轉移到以市場為導向的資本投資百分比作法等。
同時,歐商會也呼籲政府應提升對電動機車的支持,包括修改獎勵方案和稅務政策,改革現有土地與建物使用規則,允許未用農地和城市得以建設充電站等。
高仙桂現場回應,淨零目標中,一定是能源轉型優先,「2050淨零路徑」的階段性目標在年底就會公布12項關鍵策略,其中會有具體落實計畫,商會關切的再生能源、儲能、電網、運具電動化,都會有具體運作計畫,且明年編列682億淨零相關經費,都代表政府的決心。例如運具電動化,會有三面向:一是增加電動運具,例如公車和公部門會先用預算支持;二是電動車會有補助、稅費優惠,以及融資協助,鼓勵民間購置電動車,充電方面,政府會先從交通節點、公共場所設置充電樁;第三就是台灣電動車產業可能是下個兆元產業,因此也會用預算扶植。
至於歐商會成員現場進一步表態,進口外籍離岸風電船舶來台灣時有很多程序上的挑戰,讓風場增添不確定因素,希望簡化和透明化;高仙桂回應「經濟部有單一窗口」,若涉及跨部會,有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會去處理,「再生能源一定會要達到目標,可以相信政府」。
人才方面,歐洲商會呼籲台灣勞基法應切合實務需求,例如遠距工作免除紀錄出勤時間、建立新種類混合式工作者等;兒童照護設施缺法、勞動規則也缺乏彈性,照護費用昂貴等也望改善;另外,歐商會認為台灣就業金卡計畫參加資格過於嚴苛,也應對合法外國居民取消每年在台居住六個月規定,更應有明確的雙重國籍政策。
針對少子化,高仙桂現場回應,院裡有相關跨部會協調會議,明年總預算相關經費更達到1000億元之多,包括明年育兒津貼5000元將剔除排富條款、也會提高幼教人員薪資等,但她強調,也希望企業鼓勵員工生育、營造育兒環境,當作企業永續經營目標,也對留才有幫助。
在科技和未來產業、國際化部分,歐商會呼籲,政府應從公部門開始持續在自助服務上進行數位化;各式標準、法規也應盡量與國際接軌。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