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2385字
距離2016年VR 元年,眼看著已過了6年,臉書(已改名為Meta)併購Oculus也是8年前(2014年)的事。原寄望在元宇宙(Metaverse)光環加持下,能帶動AR/VR銷量大增,不過,台灣VR產業先行者宏達電(2498)(2498)迄今每月營收仍僅約3億元,Meta的Reality Labs今年到第3季已燒了94億美元,虧損尚未收斂,AR/VR究竟還有沒有搞頭?
另一方面,日前高通在Snapdragon高峰會上,宣布推出「Snapdragon AR2 Gen 1」,全新設計希望協助客戶打造出更輕薄、可久戴、造型又時尚的AR/VR 頭戴式眼鏡裝置。目前已有包括LG、聯想、OPPO、小米、Pico、夏普、TCL、騰訊等十多家OEM廠商採用「Snapdragon AR2 Gen 1」平台,並進行產品開發,顯然這條路上並不孤寂。
祖克柏頭像被酸爆 多款VR原型機亮相
說到投入AR/VR領域的電子大咖,非Meta莫屬,尚未改名前的Meta,在8年前買下VR大廠Oculus,迄今仍持續投入硬體開發。Meta看好元宇宙,而AR/VR是跨入元宇宙的重要入口,Meta Quest 2 仍穩居全球最熱賣的VR產品寶座,Meta甚至推出了VR平台 Horizon Worlds 。
作為 Meta 推出的第一個元宇宙雛形,Horizon Worlds去年 12 月向美、加用戶開放,玩家可透過 Quest 頭戴裝置在此平台進行社交、遊戲等活動。Meta執行長祖克柏稍早公開他在Horizon Worlds的自拍照,這張祖克柏虛擬人像和元宇宙法國巴黎鐵塔合影的照片,引發網友批評畫面粗糙,紛紛質疑Meta豪擲百億美元的成果,連一般電腦遊戲的畫質還不如。
Reality Labs把錢花在哪裡?其實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開發各種AR/VR頭盔與眼鏡,七年來這個實驗室開發了近30款產品原型,因為祖克柏的目標是打造出能通過視覺圖靈測試的次世代VR體驗。也就是媲美真實世界的虛擬世界,讓人眼都分不出來這是現實或虛擬世界,這是目前還不存在的未來技術,也沒有任何VR產品可以通過的測試,所以Meta還在持續投入開發。日前祖克柏甚至親自上陣,揭露Meta打造真實感VR眼鏡的挑戰、最新進展以及原型機Mirror Lake。
Reality Labs首席科學家Michael Abrash表示,要打造可以通過視覺圖靈測試的產品,要克服的挑戰包括處理各種視覺線索、動態對焦、解析度,螢幕也要快速反映的眼球的動作,例如當使用者轉頭時,可以很快校正畫面的失真。
但各種原型機,就算可以解決其中一兩項挑戰,都伴隨著太重、太耗電等不同缺點,尚無完美產品出現。意味想讓Reality Labs營收大爆發,投資人還得再等等。
宏達電多管齊下 建構生態系
回顧2015年宏達電在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推出首款VR裝置HTC Vive,那一年宏達電的營收是1,217億元,當年底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喊出「2016年將是VR元年」,但2016年宏達電的營收跌破千億元,之後即持續下滑,今年到10月底止累計營收僅34.99億元。顯示宏達電不僅智慧手機出貨減少,VR產品的銷量也未見明顯起色。
其實除了硬體以外,宏達電7年來持續架構VR產業的生態圈,從基礎研究、內容開發、扶植新創、人才培育多方布局。宏達電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表示,宏達電自2015年切入元宇宙領域,打造生態系已累積7年時間,且在軟體內容和平台上的投資絕對不亞於硬體,看好未來3到5年是成長黃金時期。
宏達電目前已與羅浮宮、故宮等機構合作,展現VR在藝術領域的應用,近來宏達電在戲劇領域多所著墨,例如攜手知名台劇《華燈初上》的影視製作公司百聿數碼,在 BEATDAY 元宇宙中推出全新一季的《BEATDAY X 華燈初上未來版》,首創「多重場域沈浸式」的元宇宙戲劇新體驗。宏達電 VIVE ORIGINALS 總經理劉思銘表示,BEATDAY元宇宙平台提供虛擬全息、多元設備、社群服務,可以與舞蹈、劇場、電影、演唱會等各式表演藝術合作。
只是宏達電與Meta都面臨VR滲透率不高,以及缺乏殺手級應用的問題,這讓宏達電與Meta都得因為VR部門的虧損,備受股東質疑,此時大家不禁把眼光望向創新引領者--蘋果。
蘋果將成VR救世主?
雖然蘋果尚未推出AR/VR產品,但五年來相關傳言不斷,蘋果執行長庫克多次提到「AR 領域是我們每天關注的重點」、「未來我們可能無法想像沒有 AR 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幾乎明示蘋果將會有 AR產品,至於推出的時間點,彙整各分析師的預測,可能落在2023年或2024年。
另外,蘋果 AR 團隊其實有兩套方案,分別對應虛擬實境兩大主流產品一 VR 頭盔與AR 眼鏡, 預料將擁有「與 Mac 一樣計算能力」的處理器,並透過 AR 和 VR 模式之間的無縫切換,提供使用者全新體驗,售價可能落在 2,000 美元到 3,000 美元之間。
TrendForce認為,元宇宙議題將促使品牌廠商加速投入AR/VR產品開發,在2023年將會有更多品牌廠商的產品問世,並帶動如Micro OLED、MiniLED、Pancake鏡片等新顯示、光學元件的採用;操作模式也會從原本搭配控制器,朝向影像辨識、或是穿戴裝置應用的方向發展,進而帶動更多影像感測元件、MEMS元件的搭載。
根據調研機構 Omdia 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今年VR頭戴顯示器裝置將售出1,250萬台,預估到了2027年,VR 市場規模將增至200億美元,累計出貨量則有7,200萬台。IDC則預測今年全年的VR裝置出貨量可達1,390萬台,比去年多出26.6%。同時明年將是VR產業的關鍵年,因為不管是Meta、Pico、Sony,甚至是蘋果,都有可能在明年推出新一代的VR裝置,替市場注入新血,也值得期待。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