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風場開發 CIP麥斯籲政府續提誘因

本文共534字

經濟日報 記者鍾泓良/台北報導

面對將開標的離岸風電區塊開發,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合夥人、彰芳暨西島風場董事長麥斯‧安德森針台灣政府提出數項建議,確保台灣政府要持續提供誘因吸引開發商,且不再增加投資難度。

麥斯談到,目前台灣政府對綠能政策十分積極,但其他國家亦不遑多讓,例如歐洲北海四國目標在2030年前增加50GW(10億瓦)離岸風電、日本及南韓均預計在2030年前將離岸風電容量推升至目前的百倍。

針對接下來區塊開發有何建議?麥斯提到,台灣須有健全綠電承購機制,讓綠電維持能吸引投資的價格水準,若政府僅單方面考慮國產化,當台灣供應鏈在價格上仍舊無法與國際競爭,絕對會墊高開發成本。

其次,開發商與政府間應有簡潔而精準的規範及協議,避免因不合適的限制與規範讓開發風險提高;當風險高到開發商無法承受,難免會影響到投資意願。

CIP台灣區董事總經理許乃文補充,行政契約是雙務契約,無論是政府或開發商都有應盡責任,現有草案卻設置多項查核點讓罰款不斷累加,堆高開發商風險。

最後,麥斯說,部分正興建中的風場面臨延宕,政府與開發商應攜手確保風場如期完工,否則難以說服銀行團跟投資人。他相信,開發商都全心全意投入國產化,但有時候延宕是供應鏈對於工程過於樂觀,無法如期、如質交出成品;這時政府應果斷同意應變措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信義房屋台積公司治理績優
下一篇
飯店業拚拓點 搶疫後商機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