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notice-title img

親愛的讀者您好:

經濟日報 LifeStyle品味 全新改版,推出精緻的生活情報,內容包括時尚、旅遊、藝文、珠寶、精品、遊艇、汽車、醇酒、手錶...等。

誠摯邀請您,在緊湊的行程之餘,試著放下待辦事項,和我們一同欣賞生活裡的美好事物。



不再通知
明天提醒

工研院運用AI巡檢漏水技術 助花東震後災區快速復水

本文共1054字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即時報導

工研院化身為「水洩漏AI聽診師」,3秒就能辨識水管發生洩漏,協助花東地震後災區快速恢復供水。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下,工研院開發出全球首創「智慧管網行動洩漏快篩預警系統」,在918花東地震後立即提供三套設備協助台灣自來水公司快速查出災區27處供水管線異常,其中25處診斷正確,辨識準確率高達92.5%,降低誤開挖的人力與時間成本,協助災區加快搶修管線效率,以創新科技為社會公益盡一份心力。

經濟部技術處表示,科技是引導產業發展的動能,也是帶動生活改變的重要力量,技術處積極推動前瞻科技研發,驅動產業創新發展,並拓展在生活的智慧應用。隨著城市發展不斷擴張,水管布建及智能檢測需求也日益攀升,根據IMARC(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Analysis Research and Consulting Group)市場研究公司調查報告顯示,2027年全球水管線洩漏檢測市場將達到31億美元。

推薦

為此,技術處支持工研院開發「智慧管網行動洩漏快篩預警系統」,推動智慧漏水音輔助辨識系統國產化,日前也應用在花東地震災後的管線搶修上,未來將進一步應用於廠區消防管線、廢水管線、工業管線(油氣)、瓦斯氣管等,聲波訊號強度相對高的高壓地下管線。另外團隊也已與瑞士檢漏大廠GUTERMANN台灣總代理金成科技簽署先期技術合作,整合其設備系統,協助我國搶進國際檢測市場。

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李宗銘說,工研院在先前已有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水洩漏檢測,花東地震發生後,當得知災區面臨地下水管破裂、無水可用,需要加速檢測水管洩漏處時,團隊緊急派員前往花東援助。這項技術為全球首創結合本土化漏水診斷設備擷取現場動態音訊,透過AI人工智慧漏水音診斷模型,整合5G、AIOT資訊同步進行洩漏事件辨識與漏點定位,採面—線—點由大到小管網檢漏策略概念,快速精準管網洩漏定位技術,可應用於金屬、PVC等複合管道漏水檢測,藉由成功的實場驗證,加速檢測產業朝向智慧化發展。

此項技術除了協助搶救災區水情外,也已與台灣自來水公司合作,在桃竹苗地區有約300處的開挖驗證案例,有效避免缺水導致產能損失問題;並成功應用於工研院中興院區檢測,經檢漏修復後,從最高每日洩漏量886噸減少至26噸,相當於省了97%的水量,具有相當良好的成效。

工研院積極擘畫「2030技術發展策略與藍圖」,在智慧生活領域發展應用科技,為民眾帶來更快速、更智慧的生活,未來將透過檢測大數據的建立,建構更完整的管網AI漏水預測模型,促使水資源更生生不息不浪費。

工研院整合5G、AIoT資訊技術,發展出AI巡檢漏水技術,可即時以手機等智慧裝置...
工研院整合5G、AIoT資訊技術,發展出AI巡檢漏水技術,可即時以手機等智慧裝置顯示監測情形,3秒就能辨識水管發生洩漏,並同步將數據回傳到雲端監控中心,建構更完整的管網AI漏水預測模型。工研院/提供
工研院以AI巡檢漏水技術,協助花東地震後的自來水管洩漏檢測,共正確查出25處水管...
工研院以AI巡檢漏水技術,協助花東地震後的自來水管洩漏檢測,共正確查出25處水管洩漏點,降低誤開挖的人力與時間成本,加快管線搶修效率。工研院/提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延伸閱讀

上一篇
NTT集團和夏普雙方合議進行XR設備研發 實現虛實融合的「新」時代
下一篇
台灣三得利4月1日起調整部分產品價格 最高漲幅逾四成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