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913字
全球第二大交易所FTX 正面臨倒閉風險,但對正在光速發展的Web3產業來說,卻並非是壞事,在驚嚇過後,交易所業者、用戶分別能學到什麼?
區塊鏈世界裡,信仰者們為民主、顛覆傳統金融創新而瘋狂,今年以來卻頻頻爆出震撼彈。近日,全球第二大交易所FTX由於財務狀況失控,幣安(Binance)本來要出手收購相救,卻在研究過後發現無力處理,決定放棄收購,現在用戶依然無法從FTX提領存款。
根據外媒報導,FTX目前面臨約80億美元(約新台幣2500億)的資金缺口,投資者之一的風險投資公司紅杉資本就表示,由於FTX破產的可能性大增,對FTX超過2.1億美元(新台幣66.6億)的投資減至零。這些問題若無法處理,這家規模全球第二大的交易所恐怕會倒閉,影響範圍甚大。
交易所Crypto.com曾做過統計,全球約有5%人口持有加密貨幣,台灣業者則推估,國內持幣人口約100萬,若以FTX第二名的來推算,在台灣受到此事件影響的人口應該約有50~60萬人。
全球第二大交易所正面臨倒閉風險,聽起來非常嚇人,但對正在光速發展的Web3產業來說,卻並非全然是壞事,在驚嚇過後,交易所業者、用戶分別能學到什麼?
從FTX事件,看未來幣圈的兩條路
這次幣安創辦人趙長鵬(CZ),與FTX執行長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BF)之間的戰爭,讓人們對於去中心化、中心化的治理,有不同的討論與理解。
區塊鏈技術被信仰者當成自由解放的工具,然而中心化的平台、交易所一旦管理不當,用戶資產將受到非常大的威脅。
火幣共同創辦人杜均在個人Twitter上說,,未來幣圈只有兩條路可以走,第一是「擁抱監管,交易所、券商分離」;第二是「完全去中心化,Code is law(程式碼即法律)」,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護投資人利益。
雖然說完全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將徹底由程式碼依照寫好的遊戲規則運作,可以杜絕人為貪念與疏失,但除了核心開發人員,一般人根本無法理解,在產品使用體驗上也會大打折扣。
因此比較可行的方式,還是適度監管「中心化交易所」。杜均認為,這次FTX事件並不全然都是負面影響,從另一個角度看,其實是在推進整個產業的進步。例如,多家交易所都表示,願意公開分享默克爾樹Merkle Tree儲備證明(Proof of Reserve,PoR),這是目前各大主流交易所,方便用戶驗證自己資產的方式,以及讓財務資訊更透明化、提供100%準備金等等,「政府部門也會希望看到產業自律,而非一團亂象,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合理保障,最後監管槌落下來,大家都難受。」
交易所派網(Pionex)發言人Aaron持同樣看法,他認為,「客戶信任」是交易所經營最重要的根本,「只要客戶對其中一家產生不信任,對其他品牌信任度也會降低」,所以業者之間不應該只有競爭,而是要相互監督,產業才有可能長久走下去,「我們不怕監管,怕的是連一條法條都沒有。 」FTX事件促使各交易所將資產與財務透明化,這其實是對投資人的保障。
交易所派網(Pionex)發言人Aaron認為,「客戶信任」是交易所經營最重要的根本。
交易所頻出包,派網提出四大識別指標
而近年來,交易所頻出包,想加入幣圈的一般用戶究竟該如何識別?Aaron歸納出四大標準。
標準一:有強大的技術作為後盾,且有資金儲備機制
技術是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根本,有好的技術,可以確保交易所體質健全;而提出資金儲備證明,才能讓用戶安心。
標準二:不隨意投資其他項目、不濫打廣告
雖然廣告行銷是經營品牌的必要元素,但如果一個平台花費過多資源在廣告上,可能會影響到財務狀況,應該要將更多資源用在技術、安全的優化,以此來獲取更多用戶信任。
標準三:客服回應迅速、在意用戶體驗
要知道一家交易所是否在意用戶體驗,可以從客服回應的速度觀察,回覆速度也代表一家交易所對於自己產品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標準四:利息和收益來源有所本
許多交易所會打出高額回饋吸引用戶,用戶必須留意這些回饋是從哪裡來的,如果不清楚來源,就必須特別小心,這代表交易所可能經營上有問題,在正常的商業模式中,並不存在長期補貼用戶,卻又能長遠存活的模式,以免賺到利息卻賠掉本金。
經過多輪牛市與熊市,加密貨幣依然引領著金融與科技的創新,雖然FTX事件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卻也讓產業再一次的修正與優化,無論是什麼時代,都不存在絕對100%安全的銀行與交易所,還是老話一句,唯有分散風險才能保護自己。
※本文由《數位時代》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