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23字
大陸河南鄭州疫情波及鴻海(2317)(2317)富士康鄭州廠區,為控制疫情而降載生產,影響蘋果iPhone 14 Pro及Pro Max高階機種第四季出貨量。中華信評今指出,「中國的清零政策可能會使鴻海加快其分散全球營運版圖的腳步。」
中華信評指出,中國大陸於鄭州實施的新冠肺炎封城政策,可能會影響鴻海的iPhone 出貨量。由於蘋果可能藉由將訂單轉移至其他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來加快分散高階iPhone的生產相關風險,鴻海的營收成長可能因此面臨下行風險,特別是在2023年。
蘋果採取前述措施的主要可能原因在於,中國大陸不太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改變針對新冠肺炎的清零政策。
中華信評認為,儘管鴻海在疫情期間限制員工在工廠內的移動情形,該公司鄭州廠的產能利用率短期內仍難以恢復正常。鴻海亦可能會產生額外的成本,如加班費與激勵獎金,以留住員工並維持產能利用率,鴻海的鄭州廠約有20萬名員工,為鴻海主要的iPhone生產基地。
儘管面臨挑戰,但中華信評認為,未來幾個月 iPhone 出貨量受到的影響應在可控管的範圍內, 主要原因在於鴻海在生產管理方面擁有出色的記錄,且在疫情期間藉由其分散在中國大陸的產能為客戶提供服務 。
由於iPhone新產品上市,且蘋果公司委由鴻海代工的占比提升,該公司2022年 9月的銷售表現,創下較前一年同期成長40%的紀錄。中華信評目前預期,鴻海的營收成長速度將稍微趨緩,但2022年仍可能成長11%至13%。
中華信評認為,隨著美中之間的緊張局勢加劇,鴻海應會逐漸擴大其營運版圖。該公司已在中國大陸境外組裝大部分的網路與通訊產品,如台灣與墨西哥等地。不過,鴻海約75%的產能仍在中國,尤其是組裝iPhone的產能。
中華信評預期,由於越南與印度政府帶領並改善其基礎設施,鴻海將逐步擴充其在前述兩國的生產線。此外,鴻海在電動車業務方面的積極發展亦可望成為該公司提升其地理區域方散性的重要推動因素,因為該項業務大部分的投資與專案皆位於中國大陸境外。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