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777字
大立光(3008)(3008)昨(13)日舉行法說會,法人聚焦2023年潛望式鏡頭進展,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表示,明年新機種組裝比較困難,因為要再對芯調校一次,相較於一般傳統長焦鏡頭,有玻璃鏡頭也有稜鏡,價格比較高。
林恩平雖未透露單一客戶訂單動態,外界解讀,明年iPhone 15 Pro系列將大升級,首度採用潛望式鏡頭設計,依林恩平上述說法,顯見蘋果的潛望式鏡頭將捨棄全P(塑膠鏡片)設計,破天荒採用混合鏡頭設計。
業內人士透露,蘋果對於明年新機畫質要求極高,指定採用一台要價超過1億元的ALD原子層沉積鍍鏌機台,去年大立光不只砸重金大手筆添購機台,並積極掌握解雜訊光(Flare)技術,所有稜鏡都必須送到大立光鍍鏌,明年蘋果新機種大升級,大立光有望獨家通吃稜鏡及長焦鏡頭,為明年獲利加分。
相較於目前多數手機鏡頭採用鏡片堆疊的直立式設計,潛望式結構讓鏡頭「平躺」,有效解決手機內部機構件空間限制,透過放置稜鏡,延長光線在潛望式長焦鏡頭內的折射路徑,達到光學變焦效果,符合手機輕薄化趨勢。
潛望式鏡頭設計最早應用於華為P30 Pro。
蘋果去年申請潛望式鏡頭的專利,市場人士分析,明年iPhone 15的潛望式鏡頭可能採用1G2P的規格,這一片玻璃鏡頭應是研磨玻璃,而非模造玻璃,主要因模造玻璃仍有量產的瓶頸。至於稜鏡可能仍採用玻璃鏡片,而非塑膠鏡片,關鍵在於塑膠鏡片的精度不如玻璃,但大立光因掌握ALD鍍鏌機台「秘密武器」,雖然大立光沒有生產稜鏡,但因所有稜鏡都要送到大立光鍍鏌,新增的稜鏡零組件,大立光同步受惠。
依據ALD鍍鏌機台的造價,未來要成為蘋果供應鏈成員,除了要有量產規模、技術實力之外,也要比口袋深。
蘋果不是首度採用潛望式鏡頭規格的手機品牌,不過,一旦蘋果採用,將成為全球手機市場規格指標,外界看好,明年iPhone 15大升級,將為大立光獲利注入新多頭動能。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