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3字
勤友光電董事長陳來助今(14)日在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大師講座」中,暢談「全球碳中和之路,產業再創新」。陳來助建議建築業者,因應未來實施碳稅所可能帶來的高成本,必須從管理及創新兩方面著手。
陳來助指出,歐盟宣布2023年將開始課徵碳稅,課徵碳稅也一定是台灣未來趨勢,將導致產業成本提升。此時的台灣產業,也有許多重新塑造的機會,若能透過成本盤查、創新的材料與技術,將節能轉換為商機,邁向淨零排放衍生的成本負擔,將可能在3、5年內回本。
陳來助強調,零碳時代將來臨,建築產業首先可以從管理面達到「可視化」,例如裝設智慧電表等,藉以檢視各項不環保情況並加以減少,初估此部分約可減少5%成本。
另一方面,建築業也必須從材料或技術方面「創新」,舉例來說,可以透過太陽能建築一體化,讓建築本身成為一座發電廠,或是外掛式整合太陽能建築等方式,例如採用太陽能窗簾等,達到循環使用的目的。
台灣朝淨零排放方向邁進,國家發展委員會積極推動能源、產業、生活及社會四大轉型,在產業方面,建築業該如何面對淨零排放新趨勢?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9月份大師講座,今天特別邀請台灣數位企業總會理事長、勤友光電董事長陳來助,分享「全球碳中和之路,產業再創新」。
台中市建築經營協會理事長張家駿指出,台灣產業面對即將課徵碳稅、碳費,數位加零碳的雙軸轉型至關重要,建築產業不能缺席。
張家駿表示,陳來助在半導體、面板、太陽能等大型科技公司歷練過,也曾跨界經營食品業,對於智慧科技及零碳經濟的擘劃與經營著墨很深,為會員帶來很多啟發。
擁有清大化工博士學位的陳來助,曾任友達總經理暨執行長,50歲之前在科技產業深耕,是全方位的半導體專家與執行者。
近幾年更投入大健康、智慧科技及零碳經濟的整合與經營,今年6月接任勤友光電董座職務,將帶領勤友光電迎向全球碳中和的挑戰與機會。
歐盟預計最快明年開始課徵碳邊境稅;金管會也從明年起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碳排,逐年推進,規劃每年碳排2.5萬噸以上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預計最快2024年上路。
陳來助認為,數位轉型到來的速度比想像中快,未來全球企業需要數位加上低碳的雙軸轉型,尤其是低碳甚至零碳轉型,是當今台灣中小企業必須快速跟上的課題,他很樂意分享經驗,特別是與建築產業共同談討,尋找解方與出路。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