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82字
7月以來,中國大陸股市先後受到爛尾樓及限電等負面因素影響,壓抑市場進一步表現。統一強漢基金經理人林鴻益表示,先前因天候引起的限電,影響集中在四川等部分地區,且受影響的企業也已陸續恢復生產。近期大陸股市的震盪多來自於中美利差下的外資流出,並集中於白酒及保險等傳統產業。新能源及新科技等具備長期成長潛力的板塊,近期表現反而相當亮眼,後市仍有表現機會。
林鴻益表示,近年各國政府對能源轉型的重視度上升,推動二次電力革命,使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其中,發展最成熟的太陽能產業,以易普及和價格平價的優勢,規模日漸龐大。今年更在俄烏戰爭的刺激下,太陽能發電機裝機量出現爆發式成長,預計2023年後仍會呈現加速成長趨勢。太陽能產業的成長,除了供應鏈以外,還會帶動多種材料應用族群的發展,誕生許多不錯的投資機會。
近期因乾旱而引起的限電問題,讓新能源發電的穩定性受到市場關注,也顯示儲能系統的重要性。林鴻益表示,在二次電力革命中,隨著新能源發電普及,將衍生出許多重要的配套產業,搭配儲能及智慧電網等,才能建置完善的能源體系。其中,鋰電池儲能的充電速度快、放電功率大且系統效率高,加上製造成本不斷下降,是未來儲能產業主要的發展方向。
中美關係的對立,雖然不時為市場帶來雜音。但林鴻益說,在歷史上大國對抗並不罕見,且經過20年的全球化,中美兩國已形成互相依賴又競爭的關係,衝突激化的可能性不高。投資人甚至可以從國際政治情勢中,尋找投資契機。例如,各國追求供應鏈分散,使許多產業都出現建置商機,並以半導體最為顯眼。在中美對立局勢下,中國大陸積極推動新科技產業國產替代,政策的扶植為產業帶來利多。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