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676字
全球貨櫃、散裝船運價疲軟,24日散裝因全球搶天然氣議題發酵,部分個股逆勢走強;貨櫃則因運價續跌而呈現兩樣情,不過,國際大型物流公司卻說,塞港持續「貨櫃旺季才要開始」,業內認為,短線或有反彈契機,不過,仍須謹慎應對。
散裝部分,8月23日BDI(波羅的海運價指數)止跌小漲,業內認為,與國際大搶天然氣載運船(LNG)議題有關,帶動裕民(2606)(2606)、中航等指標散裝船逆勢上漲。
關鍵在於,前此,因應2025非核家園的政策,政府喊出要組LNG船國家隊,而裕民與陽明旗下的光明海運都表態要爭取。
業內人士說,近期海運價疲軟是不爭的事實,但短線在全球搶氣大戰、塞港仍舊、罷工頻傳的情況下,或偶有反彈行情,畢竟,貨櫃三雄長榮、陽明、萬海的基本面還是很好,今年營運都有望再度創高,本益比還是過低。
海運產業會連動,業者指出,貨櫃、散裝載運的內容看似無關、排擠效應不大,但實際上,還是會互相牽動,疫情之下尤其如此。
散裝船指數近一周跌幅達8%、近一個月重挫40%,BDI指數在連續下跌後,周二(23)日止跌小上漲1點,收1,271點,漲幅0.1%;海岬型運費指數(BCI)上漲50點,收797點,漲幅6.7%。
至於貨櫃輪,據知情人士,西海岸碼頭工人及其僱主之間的勞資談判陷入僵局,原因是兩個工會就由誰來維護西雅圖港的一個貨物裝卸碼頭的設備發生爭執。因此,塞港問題恐怕一時間很難解決。
大型物流業者DHL於22日指出,現在就宣布港口貿易量下降和擁堵減少還為時過早,原因是港區土地不足、貨車缺乏、卡車司機短缺造成港口和碼頭堵塞情況,讓全球航運和物流業者皆處於擁堵不斷加劇的循環過程中。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