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8字
近期伺服器市況雜音不斷,外資開始看淡後市,遠端伺服器晶片(BMC)龍頭信驊(5274)(5274)董座林鴻明昨(23)日首次證實,近期確實有客戶下修訂單,本季將中止單季營收創新高走勢,預估介於首季與上季之間,換算約季減19.2%以內。
信驊昨天參加櫃買中心業績發表會,林鴻明釋出以上看法。信驊昨天股價漲30元、收1,865元,為台股股后。即便本季營運遭逢逆風,他強調,若客戶訂單沒有再次大幅下修,第4季隨著新產品Mini BMC開始放量,單季營收可望顯著成長,再戰新高,並達成原訂年度營收年增45%的目標。
電子業遭逢逆風,伺服器先前被業界視為相對穩健的領域,近期則開始傳出大型雲端資料中心將放緩投資等雜音,也讓外資開始憂心後市。從營運面來看,信驊7月營收4.27億元,月減15.4%,下探五個月來低點,但年增29.7%;前七月營收30.04億元,年增50.5%。
林鴻明首度證實,第3季確實有客戶修正訂單,受需求趨緩影響,預估單季營收將滑落,估計介於第1季的11.51億元至第2季的14.25億元區間,換算約季減19.2%以內。不過,目前已看到部分客戶訂單回流,預期8月訂單出貨比(B/B值)有可能再次超過1,預期下半年營運仍會優於上半年。
由於客戶端庫存壓力不高,林鴻明看好,一旦需求回溫,信驊營收即可隨之回升,目前對下半年營運展望樂觀,第4季客戶訂單若沒有大幅下修,全年營收年成長45%的目標有信心達成。
新產品Mini BMC方面,他透露,預計第4季開始貢獻營收,今年占公司出貨量近5%,就售價與毛利率來看,Mini BMC平均單價(ASP)約是既有BMC的50%至60%,毛利率則略低於BMC,但Mini BMC是生命周期很長的產品線,看好未來會占公司營收比重20%。
林鴻明說明,BMC今年主力產品還是「AST2500」與「AST2600」兩款,目前AST2600營收比重約10%多,主要是英特爾CPU推出時程遞延,否則占比會更高,推測明年會落在30%至40%。至於「AST2700」 與「AST1700」伺服器產品將於2023年開始送樣,2025年開始出售給客戶,採用12奈米製程生產。
談到晶圓代工成本上升,林鴻明認為,要將供應商上升的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實屬不易,因此信驊毛利率可能會因供應商漲價而些微下滑,但隨著營收增加,整體獲利金額也會跟著提升。
展望產業趨勢,他分析,早期是二顆CPU搭配一顆BMC,隨著現階段CPU效能愈來愈強、核心數持續增加至32/64核心,已成為一顆CPU配一顆BMC,長期刺激市場對BMC需求。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