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75字
受少子化影響,國內缺工問題日益嚴重,為解決水電工等工程界十年大斷層,由中部起家的工程品牌「匠人部落」,秉持以「拒削價、軍事化、職人化」三大原則,改善施工品質,打破傳統對於做工人的刻板印象,也掀起做工文化新旋風,並創造年營收逼近6,000萬元的好成績。
工程品牌「匠人部落」創辦人王均守指出,近期越來越多新聞報導,發生許多工程糾紛,原因是消費者不了解行情,而被店家獅子大開口,或是過程中溝通不良,工程進度嚴重落後卻無人可協助,或是施工有瑕疵,事後反應卻求助無門。
如今市場不僅「工不應求」,施工後也是爭議連連,消費者怨聲載道。
現年32歲的王均守,畢業於中興大學中文系,學生時代得知工程業界已出現缺工,因此自大一開始打工、當起水電工,後來還考取專業證照,至今投入水電工程已十多年。王均守深知受少子化影響,國內營建工程缺工日益嚴重,也讓他看到了商機,並成立匠人部落。
王均守強調,匠人部落有著一群年輕人的工程團隊,多年來致力改變傳統工程文化,用匠人的精神做工程、用匠人的精神過生活,秉著三大堅持「拒削價、軍事化、職人化」,以文化出發,改善勞工施工品質,有效打破傳統對於做工人的刻板印象。
以不做削價競爭為例,匠人部落堅持讓客戶清楚了解工程,重視的是師傅與客戶間的對等關係,在施工前就清楚說明工程的施工項目及相對應合理的價格,而非一味的以價格為導向,忽視施工品質,或是中途不斷追加費用造成工程糾紛。
匠人部落也標榜軍事化管理 ,賞罰分明,嚴格規定特約師傅,禁止在工作期間喝酒、吃檳榔 ,發現一律格職處置;另外,不僅擁有勞健保、年終獎金等健全的福利制度,還加碼員工旅遊做團隊建置。
「培育懂商務的匠人,打造職人精神!」王鈞守說,匠人部落認同商會精神之一的「付出者收穫」,並以此標語為軸心,引導匠人師傅使用商務系統,耕耘個人品牌。
匠人部落也堅信,產業合作的建立是在彼此互相扶持、不斷付出中,並定期舉辦許多商務交流活動,與不同領域專家進行跨產業交流。
王鈞守希望藉由匠人部落領軍,激發出年輕匠人師傅的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讓年輕族群願意投入水電工程產業。
目前,匠人部落以中部地區裝修市場為主力,工程團隊約有25人,而配合的小包商也有五、六十人,涵蓋泥作、木作、水電工、甚至系統櫃等,王鈞守說,希望藉由匠人部落領軍,激發出年輕匠人師傅的責任感、成就感、榮譽感,讓更多的年輕族群願意投入水電工程產業。
而為了擴大營業,積攢更多能量,匠人部落特別搬遷至大墩12街更大的辦公室,並舉辦「匠人部落」揭牌儀式,期許新一代的年輕匠人師傅,能夠翻轉台灣工程文化,替水電工程界增添一群新的生力軍。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