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069字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邁入35年。工研院日前舉辦「量測35周年慶」,分享創新量測技術研發、建立量測標準與檢驗證服務等重要成果。其中在經濟部支持下,工研院執行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從「國際計量標準」、「推動產業化」與「協助能源測試驗證」三方面為產業提供創新量測服務,不僅建立下世代半導體建立前瞻量測技術,也協助台灣太陽能產業標準檢驗證與新產品開發。
工研院並研議將以精準量測扶植新創公司,下半年也規劃成立以半導體尖端量測技術的新創公司,使國內半導體產業符合國際標準。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 1987年工研院受經濟部委託執行國內最高量測標準的「國家度量衡標準實驗室」,工研院並推進設立「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除了為國內度量衡標準把關之外,35年來致力於新技術研發之量測標準檢驗證,成為產業成長、國際交流堅實的後盾。
工研院透過深厚的量測實力因應產業的快速發展,率先開發前瞻性技術檢測,建立工業量產良率監控的關鍵工具,協助國內半導體大廠轉型升級。近年全球面臨極端氣候挑戰,工研院以科學為基礎,研發綠色計量標準創新技術更是絕無旁貸,期許在淨零碳排的全球趨勢下,提供產業全面的檢驗證與標準定訂,協助產業實現低碳綠色轉型。
工研院量測中心執行長林增耀表示,量測中心的致力於建立與維持國家計量標準、發展量測技術產業應用、開發精密檢測儀器與設備、執行醫療器材驗證、以及能源與環境相關量測的研究與發展,也成功彰顯在「國際計量標準」、「推動產業化」、「協助能源測試驗證」三項領域的創新研發能量。
在「國際計量標準」中,隨著國際基本單位的重新定義,工研院於2018年投入矽晶球法的相關技術建置,以精準實現由普朗克常數所定義的公斤,確保國家最高量測標準及自主追溯。
在「推動產業化」部分,致力半導體前段製程突破與異質整合的市場需求,例如:「GAA製程X光量測技術」滿足半導體前段製程奈米尺寸三維的複雜需求,率先布局下世代半導體關鍵技術,此技術更於下半年預計成立的半導體尖端量測公司,可望成為產業在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助力。
在「能源測試驗證」中,太陽光電計量實驗室取得國際IECEE CBTL實驗室認證資格,依據國際標準發展趨勢,協助國內廠商進行品質改善與新產品開發,並於2021年打造全台唯一行動式太陽光電測試車,協助台灣在全球再生能源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林增耀表示,工研院量測技術研發之另一個重要據點,是工研院光復院區12館建築物,原為日治時期1936年所設立的總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是台灣最早成立的工業研究機構,在台灣科學研究史上別具意義,未來也將持續為精準量測貢獻心力。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