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830字
台灣推動醫院國際化將有新動能,在政府背書支持下,長庚等12家醫療體系共同成立財團法人台灣醫療健康產業卓越聯盟基金會(Medical Excellence Taiwan,MET),計畫前進東南亞設立醫院。業內人士稱,這將是台灣首度突破限制也較具規模的國際醫療投資計畫。
MET在長庚等大型醫院主導、規劃下,計畫帶領台灣醫療體系到東南亞設立新醫院,這項作業預計5月底完成評估,後續可望在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讓台灣醫院落腳當地,搶攻千億醫療市場。
MET目前有25名董事及五名監察人,其中包括長庚等12家醫療體系、三家學協會及四家健康醫療產業代表,此外還有四位衛福部代表。董事長為長庚醫療財團法人董事會董事陳昱瑞,副董事長為官方代表王必勝,以及高雄醫學大學董事長陳建志。
MET在4月下旬舉辦揭牌儀式,副總統賴清德、衛福部常務次長石崇良都受邀出席。賴清德致詞時表示,台灣過去將國際醫療服務列入新南向政策,從2018到2021年,新南向國家到台灣接受醫療服務有51萬人次。此外,台灣已為126個國家培訓逾3,000名醫療專業人員,政府並委託國內醫學中心前進東南亞展開一國一中心計畫。
MET執行長吳明彥說明,基金會成立實有兩大任務,一開始是要和日本Medical Excellence Japan(MEJ)合作拓展國際醫療,雙方預計今年9月簽署合作備忘錄;另一任務就是延伸政府新南向政策,鎖定東南亞地區打造醫療健康產業海外基地的目標市場。
MET推動新南向的任務,初期是在東南亞各國設立Demo Site(示範點),讓台灣的精準健康、數位醫療及高階醫材藥品可在當地推廣;更積極的計畫是與當地合作設立醫院,由台灣透過第三地出資占有51%股權,目前已有馬來西亞吉隆坡、檳城及泰國曼谷等四個海外醫院投資案進行深入評估,更有菲律賓及中東國家表達與台灣醫衛業者合作興趣。
吳明彥說明,MET今年要針對東南亞醫院合作案進行評估,初步估計每300床的中型醫院,不含土地成本約需3,060萬美元。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