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看好台灣發展電動車
鴻海(2317)創辦人郭台銘昨(21)日表示,看好台灣發展電動車產業,儘管南韓車廠也積極跨入這個領域,但南韓廠商在創新、靈活與彈性都不如台灣,但台灣在電動車關鍵的電池產業還要加強。
郭台銘強調,台灣的強項在半導體、操作介面,至於製造則必須要全球化。將來汽車工業,設計開發會落在台灣,最後組裝則會在當地市場,這將對汽車的設計、組裝與製造整個生態鏈,產生很大改變。
台灣模具工業同業公會昨天舉行30周年慶活動,郭台銘以創會理事長身分受邀出席,並在會後接受媒體訪問,釋出上述看法。
郭台銘認為,台灣很有機會發展電動車產業,特斯拉第一部車就是在中壢工業區做的,但台灣發展電動車,不能單打獨鬥,因此鴻海組成大聯盟,創立平台。
他說,未來電動車發展,不管是自駕,自動導航,無人駕駛,新能源車或是互聯網車等,車輛是實體經濟,模具是少不了的,未來不論是什麼樣的汽車,包括飛天車,引擎,螺旋等,都要模具,鴻海已經推出MIH電動車開放平台,公會廠商可以加入,汽車模具將會做不完,這對台灣模具,零組件是大利多。
市場傳出,蘋果首款電動車Apple Car要找南韓車廠合作,郭台銘說,他一向不評論客戶,電動車產業的關鍵在電池,是很重要的元件,台灣在電池雖有基礎,但是還要再發展。南韓車廠電池布局很久,未來台灣在電池與能源管理這兩大電動車發展關鍵,要持續加強。
郭台銘分析,南韓是以大型企業為主的產業發展模式,台灣則是透過中小企業崛起,如同螞蟻雄兵一般,因此南韓在創新發展,靈活與彈性不如台灣,他看好台灣在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他強調,當初特斯拉在台灣造車,但是為何又拉回美國去做?因為台灣汽車市場不大,汽車三大市場是美國、中國大陸與歐盟,台灣要做整車外銷很困難,所以要設立平台。
台灣擁有半導體,模具,精密機械,加上5G網路,可在電動車扮關鍵角色。
相關新聞
- 華為遇難,小米是如何成功逆襲的?2021-03-08
- 這家公司去年員工閒到爆 今年訂單塞滿手2021-03-09
- 三星奧斯汀廠停工 NAND控制晶片價格蠢動2021-03-09
- 潘忠政遭指涉藻礁保育工程 台電:與環團無關2021-03-08
- 欣耀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新藥 獲TFDA同意進行一期臨床2021-03-08
- 中部百貨母親節檔期提前於11日開打 業績拚二位數成長2021-03-08
- 大江生醫擬花6億 公開收購和康生技3成股權2021-03-08
- 台聚去年每股賺2.25元 擬配發1元現金股利2021-03-08
- 碩天2月營收7.2億元 年增23.8%2021-03-08
- 華城10年磨一劍,獲特斯拉青睞!充電整體解決方案,拿下全台四成充電樁市場2021-03-08
- 李鴻源提八里汙水廠救旱 王美花:久還不一定便宜2021-03-08
- 上洋代理產品知名度漸開 本業去年獲利再衝新高2021-03-08
- 網通需求強勁 智易3月可望恢復成長動能2021-03-08
- 鈞興2月營收2.01億元 創同期新高紀錄2021-03-08
- 「2021全球機械線上採購大會」 44國逾230家買主參加2021-03-08
- 推動小金雞上市 永豐餘:今年營運更佳2021-03-08
- 喬山2月營收21.68億元 續創同期新高2021-03-08
- 揚秦二月營收1.09億元 創歷年同期新高2021-03-08
- 大江生醫將以每股最高29元 溢價收購和康生技三成股權2021-03-08
- 緯穎去年第4季營收獲利 均創歷史新高2021-03-08
- 自駕車發威 中華電信旗下小金雞勤崴前2月營收倍增2021-03-08
- 華研不畏疫情衝擊 去年獲利、EPS皆創歷史次高2021-03-08
- 沙崙智慧綠色產業論壇 9日登場展永續投資商機2021-03-08
- 富邦科技「大換股」減碼台積電 但「含積量」寶座不變2021-03-08
- 信驊公布去年獲利、EPS 雙創歷史新高2021-03-08
- 研華砸3億元 投資私募基金復華物聯遠見基金2021-03-08
- 工作天數減少動能熄火 玉晶光2月營收創近2年新低2021-03-08
- 洋華2月營收逆勢揚升 月成長18%2021-03-08
- GIS-KY去年業績威 連4年賺逾一個股本2021-03-08
- 風電開發商遲等不到招商規則 盼政府早點公布2021-03-08
- 經部壓線達成承諾 離岸風電第三階段月底公布招商草案2021-03-08
- 台韓資訊科技指數聚焦龍頭科技股 表現勝大盤2021-03-08
- 華研去年每股賺9.55元 擬配息7元2021-03-08
- 證實前老董宋恭源遭調查 光寶科:對財務業務無影響2021-03-08
- 台灣女性創業學院啟動 目標招募90名女性創業家2021-03-08
- 緯穎去年第4季獲利創單季新高 每股盈餘15.63元2021-03-08
- 被動元件需求強勁 國巨華新科2月營收刷同期新高2021-03-08
- 光寶科2月營收年增19.9% 光電及雲端產品貢獻大2021-03-08
- 半導體高效測試需求強 穎崴2月營收優於去年同期2021-03-08
- 緯軟2月營收4.28億元 寫歷年同期新高2021-03-08
熱門文章
- 晶片大缺貨 IC設計三強接單到一年後2021-03-08
- 群創攻低軌衛星 商機爆發2021-03-08
- 大江生醫將以每股最高29元 溢價收購和康生技三成股權2021-03-08
- 蓋茲加持 群創合作夥伴來頭大2021-03-08
- 大江19時重訊記者會 將說明公開收購案2021-03-08
- 全球晶片短缺 聯發科產能優勢大2021-03-08
- 群創液晶平板天線無死角收訊 豐田有興趣2021-03-08
- 太陽能景氣回暖 茂迪2月營收逆勢增2021-03-08
- 富邦科技「大換股」減碼台積電 但「含積量」寶座不變2021-03-08
- 聯電2月業績 年增近一成2021-03-08
- 郭明錤:估蘋果2022年推頭盔式MR/AR 和碩可望受惠2021-03-08
- 半導體材料Q2漲價 日大廠開第一槍、代理商跟進2021-03-08
- 永豐餘去年淨值大增 總座看今年五大產業審慎樂觀2021-03-08
- 鴻海集團非陸接單再下一城 富智康奪美強固型手機訂單2021-03-08
- 國巨2月營收70.06億元、年增161.1% 創歷史同期新高2021-03-08
- 台聚去年每股賺2.25元創十年新高 擬發股息1元2021-03-08
- 聯電2月營收149.48億 月減3.75%、年增9.86%2021-03-08
- 外資續從台股提款 賣超聯電25,336張居冠2021-03-08
- 遊戲股王鈊象業績續開紅盤 2月每股賺6.06元2021-03-08
- 聯詠2月合併營收87.14億元 續創單月歷史新高2021-03-08
- 聯電2月營收149.48億元 創同期單月歷史新高2021-03-08
- 戴資穎穩居世界球后 造型悠遊卡限量1萬張、10日開賣2021-03-08
- 默克等三外商藥廠組聯盟 與衛福部、國衛院簽合作計畫2021-03-08
- 職棒32年 愛爾達MOD獨家直播統一、中信、富邦主場賽事2021-03-08
- 7-ELEVEN讓小菜「站起來」 業績飆六成2021-03-08
- 2月PMI、NMI回跌 但廠商「訂單滿手」看好未來展望2021-03-08
- 因應中火、大潭電廠 台電4月中旬發行無擔保普通公司債2021-03-08
- 郭明錤:蘋果明年推MR/AR頭盔產品 和碩可望受惠2021-03-08
- 元太2月營收13.56億元 年增102.8%2021-03-08
- 瑞儀2月營收40.6億元 年大增135.9%2021-03-08
- 新加坡國民美食品牌「匙碗湯」 插旗新北板橋環球2021-03-08
- 華為遇難,小米是如何成功逆襲的?2021-03-08
- TrendForce:智慧手機產量淡季不淡 首季僅下滑6%2021-03-08
- 京元電2月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 第1季淡季不淡2021-03-08
- Sensirion獲得聯電產能支援 合力對抗新冠肺炎2021-03-08
- 茂達Q2擬漲價 本季業績有機會季增2021-03-08
- 奇力新2月營收11.73億元 年增36.8%2021-03-08
- 群聯營收小減 仍看好今年營運展望2021-03-08
- 旺宏2月營收30.13億元 月增0.2%、年增8.5%2021-03-08
- 中菲行2月營收20.17億元 年增71.3%2021-03-08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