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副總編親身開示2021九趨勢:台灣扮關鍵角色,尤其台積電
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媒體《經濟學人》,每年底都會出版《全球大趨勢》(The World in 2021)年度特刊,網羅新一年最重要的全球趨勢。特刊主編、經濟學人副總編輯斯丹迪奇(Tom Standage)今天出席天下經濟論壇(CWEF),用20分鐘帶領所有人,掌握2021年全球重大趨勢。以下是演講摘要:
2021年最重要的第一個趨勢,就是疫情和疫苗的未來發展。
趨勢一:不能期待新冠疫苗讓世界快速恢復正常
從2020年底到2021年,疫苗開始被授權施打,很多人認為這將是一劑靈丹妙藥,讓世界各地受到疫情嚴重破壞的一切,很快恢復正常,但這顯然太過於樂觀。疫苗的生產和分配,比人們預期的還要複雜,最少要花上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才能夠讓疫苗接種擴展到所有國家、並達到讓我們將疫情拋諸腦後的程度。
與管控疫情一樣,在接種疫苗這件事上,不同國家之間也會有很大差異。國際間有個稱為COVAX的計劃,確保最貧窮的國家,至少第一線醫療工作者及最脆弱的族群,都能夠接種疫苗。但目前,即使連最富裕的國家也陷入苦戰。
這與第二個趨勢直接相關,就是今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情況。
趨勢二:全球經濟復甦不穩定、不平衡
除了台灣,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在經歷經濟衰退,接下來經濟復甦的速度,取決於接種疫苗的速度。
各國政府一直在補助企業,讓它們可以繼續支付員工薪資,尤其在歐洲。只有在這些補助退場後,才能看到疫情真正造成的損害。這可能是一幅非常醜陋的畫面,今年稍晚才會看到。
此外,我們也看到不均衡的復甦,國家之間復甦速度不同,不同產業之間,也有所差異。科技業做得很好,航空業情況則很糟。2021年將繼續看到這種非常不穩定、不平衡的復甦情況。
第三個趨勢,是地緣政治的變化。
趨勢三:拜登將延續川普對中國壓力
從2020到2021年,世界四大經濟體中,有三個(日本、美國、德國)換了新的領導人。當領導階層發生變化時,對地緣政治代表著什麼呢?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後,將努力修復川普過去四年帶來的損害,重建美國和盟友間的溝通橋梁。
但在美中關係上,將看到川普到拜登政府的政策連貫性。拜登不打算對中國手下留情,在某些領域,對中國施加的壓力,還會比川普更大,例如人權。我們可以期待拜登會試圖在國際上建立一個民主國家大聯盟,在貿易和人權上向中國施壓。但在其他領域,美中可能會合作,例如氣候變遷。
趨勢四:CEO也要成為政治家
有人認為,拜登會取消所有關稅、停止貿易戰。但事實並非如此,這會迫使很多企業和國家在政治上選邊站,過去幾年,很多企業已經成為地緣政治衝突的代理戰場,例如華為和中國短影音平台抖音的美國業務TikTok。
這種趨勢不會消失,這意味著CEO們需要站出來成為政治家,有些CEO精於此道,有些則不太擅長。
對台灣來說,會受到更多國際關注。因為美中競爭讓科技在地緣政治中,變得如此重要。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中扮演關鍵角色,尤其英特爾晶片製造衰落,台積電變得更重要,世界會因此更關心在東亞與台灣發生的事,因為會影響全世界。
趨勢五:疫情加速企業與個人數位化
疫情期間企業營運與個人工作生活的數位化,將成為長期趨勢。
疫情鼓勵更多人以更快的速度接受新科技,無論是網購、遠距工作、線上教學、遠距醫療,我們在2020年就達到了過去預期在2026年或2030年才能達到的水準。
同樣,不同國家與產業之間會有差異。調查顯示,歐洲和美國的老闆們希望未來繼續讓員工在家工作,但日本和中國的老闆則否。
趨勢六:短距離觀光旅遊將成長期趨勢
另外一個疫情可能帶來的長期改變,是跨境長途旅行大幅減少。
疫情讓我們習慣生活在一個不那麼自由的世界,更少的旅行和遊客,尤其是更少的商務旅行。有預估認為,全球商務旅行可能會下降40%左右,而且可能永遠不會恢復到疫情前的水準。
在飯店、航空業收入中,商務客是最重要收入來源,過去豐厚的商務收入,讓相關業者得以壓低非商務住房與機票價格。現在商務收入大幅減少,意味著業者可能會調高非商務價格,彌補減少的商務收入。這代表未來非商務遊客可能會更偏好國內短程旅行,這將對世界各地旅遊模式產生深遠而長期的影響。
趨勢七:2021是對抗氣候變遷轉捩點
2021年可能會被視為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轉捩點,因為許多國家的復甦計劃包含了大量綠色激勵方案,尤以是美國和歐洲。這會創造很多新就業機會,長遠來看,藉由創造就業機會來減少碳排放,是件好事。
最重要的是,中國表示將在2060年達成「碳中和」,這會給其他國家帶來壓力,要做出更大的減碳承諾。另外還有2021年底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6)。
這使得我們更有可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將地球升溫限制在1.5度到2度之間。
趨勢八:重新過一次2020年
今年我們預期還能夠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deja vu」(似曾相似)。許多原訂在2020年舉行的事件將在今年發生,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就是其中之一。其他還有東京奧運會、歐洲職業足球賽、杜拜世界博覽會等等。所以在很多方面,我們都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今年就像是在過2020年一樣。
趨勢九:對灰犀牛提高警覺
最後,這個疫情,會讓我們對許多問題的警訊,更提高警覺。讓我們對未來的威脅,做好更多準備。
亞洲國家因為有過去SARS的經驗,所以這次應對疫情,比歐美國家有更充分的準備。
除了傳染病,還有許多已經有很人不斷提醒的全球性問題,例如濫用抗生素、生物恐怖主義、核武擴散等等。這次疫情,會讓政府更關注這些議題的潛在威脅,我們可以期待聽到更多針對這些威脅的預先示警。
>►►2021 CWEF冬季場完整演講精華>>https://cwef.cw.com.tw/2021/report.html
延伸閱讀:
投資大使卡格尼:台灣別缺席!無畏疫情,全球投資法國的5個理由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 美課台鋁品17.5%反傾銷稅 預料鋁捲板漲風再起2021-03-04
- 鴻海喊設電動車資安聯盟 多位大咖響應2021-03-04
- 三科學園區營業額創高 首度突破3兆元 2021-03-04
- 群創談市況 面板缺貨一整年2021-03-04
- 遠傳亞太5G共頻共網 過關2021-03-04
- 宏碁PC缺口 逼近七成2021-03-04
- SEMI:半導體展望樂觀2021-03-04
- 東吳企管財經講堂/政府布局5+2產業 要思考將「斷鏈」危機重新「鍛鏈」2021-03-04
- 鼓勵國產化 鴻海華碩受惠2021-03-04
- 政府給補助 催動建設競賽2021-03-04
- 南港入股台橡 引發揣測2021-03-04
- 林郭文艷 大世科、尚化持股全轉讓 兩個董事職解任2021-03-04
- 地緣政治學...台廠必修2021-03-04
- 宏碁布局電動車 不會缺席2021-03-04
- 群創Mini LED車用產品 出貨歐美日2021-03-04
- 群創非顯示器業務 同步大成長2021-03-04
- 歐美貿易政策 矛盾擴大2021-03-04
- 鴻海的造車新勢力 MIH平台如何重塑全球供應鏈?2021-03-03
- 林郭文艷持有大世科股票全數轉讓 解任董事職務2021-03-03
- 新產品遭成熟製程排擠 精測前二月營收年減近二成2021-03-03
- 遠航掏空風暴 今法拍拍出台北市兩筆資產逾1.5億元2021-03-03
- 黑沃與北市動物園聯名 3萬杯生日咖啡為石虎寶寶慶生2021-03-03
- 宜鼎國際全系列新品搶先線上展會曝光 強攻歐洲市場2021-03-03
- 南港再度出手 投4.67億元拿下台橡2.18%股權2021-03-03
- 豆府去年賺進一個股本 擬配息9元2021-03-03
- 群創看好自駕車帶動天線需求 與美商合作搶市2021-03-03
- 科學園區營業額再創紀錄 護國神山台積電貢獻逾四成2021-03-03
- 南亞科2月營收攀57.91億元 創28個月新高2021-03-03
- 南亞科2月合併營收達57.91億元 為28個月高點2021-03-03
- 市場需求強勁 閎康竹北第二實驗室正式啟用2021-03-03
- 開放水井評估鑿井 科學園區勒緊褲子撐過嚴峻水情2021-03-03
- 亞德客2月營收14.09億元 創歷年同期新高2021-03-03
- 民視戲劇節目置入影響內容編輯 NCC開罰115萬元2021-03-03
- 大同進補 尚志資產去年Q4配息109.81元2021-03-03
- 亞德客-KY 2月營收同期高 下半年線性滑軌業績看增2021-03-03
- 台積電收622元、市值16.12兆 外資仍賣超3,661張2021-03-03
- 聚碩2月營收8.75億元 月減兩成2021-03-03
- 林郭文艷大世科持股全轉讓 遭解任董事席次2021-03-03
- 受惠手機新機種認證放量 光耀2月營收年增112.9%2021-03-03
- 毅嘉2月營收5.03億元 月減11.4%2021-03-03
熱門文章
- 新聞解析/傳中芯成熟製程獲美鬆綁 理由只有一個2021-03-03
- 林郭文艷大世科持股全轉讓 遭解任董事席次2021-03-03
- 群創總座楊柱祥:2021全年面板仍供不應求2021-03-03
- 大同進補 尚志資產去年Q4配息109.81元2021-03-03
- 宏碁電動車不缺席!董座陳俊聖:已布局電池、充電樁2021-03-03
- 南亞科2月營收57.9億元 寫近2年多新高2021-03-03
- 美國要課鋁捲反傾銷稅 台廠大成鋼成贏家2021-03-03
- 美國半導體過度依賴台廠?法人:首選仍是台積電2021-03-03
- NSCAI示警美半導體過度依賴台廠?陸行之提疑問2021-03-03
- 鴻海劉揚偉呼籲 將台灣打造成電動車資安試驗場域2021-03-03
- 美股下跌 台股今日聚焦聯發科、聯詠等焦點股2021-03-03
- 鴻海倡議成立電動車產業資安聯盟 25位大咖立馬加入2021-03-03
- SEMI:三大應用 驅動半導體成長2021-03-03
- 台積電收622元、市值16.12兆 外資仍賣超3,661張2021-03-03
- 與大同合作電動車?鴻海魏國章:MIH聯盟持開放態度2021-03-03
- 閎康表面分析訂單爆滿 急單擬調漲20%至50%2021-03-03
- 遠航掏空風暴 今法拍拍出台北市兩筆資產逾1.5億元2021-03-03
- 台積電早盤下探601元 9天市值大減1.6兆2021-03-03
- 聯德控股喜獲伺服器大單 全年營運喊衝2021-03-03
- 「外界都罵台糖是敗家子,靠賣祖產發薪水」台糖營收跌到新低,靠兩招擺脫汙名2021-03-03
- 群電去年營收、盈餘均創新高 擬配息4元2021-03-03
- 南港再度出手 投4.67億元拿下台橡2.18%股權2021-03-03
- 2020電動車銷售排行 大品牌靠平價車款搶前五2021-03-02
- 好消息!三大科學園區營業額首破3兆 年增15%2021-03-03
- 晶心科公布 加碼美國子公司2021-03-03
- 科學園區營業額再創紀錄 護國神山台積電貢獻逾四成2021-03-03
- 廣達電腦攜手台中榮總 合作發展人工智慧醫療應用2021-03-03
- 歐盟看重半導體 德國工研院也寫信邀閎康合作研究2021-03-03
- 宏碁董座陳俊聖:筆電供給仍然趕不上需求2021-03-03
- 劉揚偉:讓台灣成為新能源產業資安領域的領頭羊2021-03-03
- CIP彰芳西島一期工程 風力機塔架、水下基樁完成生產2021-03-03
- 鴻海的造車新勢力 MIH平台如何重塑全球供應鏈?2021-03-03
- 展碁搶攻內需 3C家電、Switch今年銷售旺2021-03-03
- 閎康竹北新實驗室開幕 展示半導體等全方位分析能力2021-03-03
- 雄獅挺桃園住宿送遊程只要499元起 加碼送iPhone122021-03-03
- NCC通過遠傳亞太3.5GHz共頻共網計畫 要求成立監督小組2021-03-03
- 宏捷科2月營收 月減7.2%2021-03-03
- 晶心科1月小虧 淨損300萬元2021-03-03
- 美課台鋁品17.5%反傾銷稅 預料鋁捲板漲風再起2021-03-04
- 因應車載資安挑戰 鴻海研究院首屆資通安全論壇登場2021-03-0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