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只能選邊站?赴美設廠投下震撼彈,三關鍵看「台灣護國神山」的下一步
5月15日連續兩則訊息,讓台積電投資人繃緊神經。
一是台積電宣布有意赴美設廠,投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置五奈米晶圓廠。緊接著同一天,美國商務部宣布修改規定,更強力阻止華為取得採用美國軟體與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等於將2019年「華為禁令」再升級、強化。這一修改,將讓台積電立即面臨是否能再繼續供貨給華為的壓力。
面臨對峙高張的美中關係,台積電最終選擇赴美設廠,向美國跨出一步。這一天,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高調感謝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並強調「這項歷史性的協議也將強化美台關係。」但投資人更關心的是,這兩則訊息是否透露台積電終將只能選邊站,就美國而棄中國,損失目前占台積電營收比重高達14%的第二大客戶華為?
與先前美國商務部提及的「微量取用原則」(De minimis Rule)不同,這次新修規定,只要產品內含美國商務部列管技術,要出貨給華為或管制名單內企業的產品,都需先取得美國許可。
針對去年華為禁令,台積電前企業訊息處資深處長孫又文曾說,其產品來自美國的技術含量未超過25%,「我們離24.999%還有一段距離。」意即不受禁令影響。
然而,過去1年,美國商務部不斷釋放要封鎖相關漏洞(closing loophole)訊息,譬如把25%降至10%,外界認為就是針對台積電而來。沒想到這一次宣布「直接列管」,讓台積電無法「置身事外」。
不過該公告也提到,給予已交付的訂單120天的出貨寬限期,讓製造中的產品可趕緊出貨。5月15日當天,美國商務部也宣布第5次展延華為的臨時許可證90天,但警告「這可能是最後一次」。
18日,《日本經濟新聞》報導,台積電已停止接受來自華為的新訂單。雖然台積電發言系統低調表示,「我們不揭露客戶訂單資訊。」但一位不願具名的產業分析師評論,消息可信度極高,因為在美國商務部新規定下,台積電接受華為訂單的最後期限是5月15日,除非拿到美國許可。
一位業界人士表示,「銷貨給華為需要許可,並不能等同禁止銷售。」資策會MIC副所長洪春暉也認為,後續發展關鍵在於「許可」二字。目前美國商務部仍未公告許可細節,所以在這緊要關頭,台積電選擇謹慎應對,但後續發展未必會失去華為所有訂單如此悲觀,能不能出貨還處在未定狀態,「我相信台積電正在跟美國政府溝通中。」洪春暉說。
關鍵1:美國廠換供貨華為的許可?
《紐約時報》就引述相關人士報導,台積電赴美設廠可能成為交換籌碼,換取美國「放寬(looser )」境外產品生產中,採用美國技術的限制。
事實上,從去年開始,以董事長劉德音為首,台積電就不斷地與美國政府溝通赴美設廠的細節。劉德音曾指出,台灣設廠成本最低,赴美設廠需要考慮成本的差距。4月16日的台積電法說會上,劉德音也重申台積電「仍在做許多降低成本上的努力。」
台積電在美國早已有一座Wafertech廠,「但是美國廠交貨的時程總是比其他廠來得長。」一位半導體同業指出。從今年第一季財報來看,Wafertech的獲利為3.53億新台幣,還不及南京廠的12%,美國當地設廠條件並不理想。
「設立晶圓廠最大的成本之一就是水電,既然美國要台積電去,這方面一定會得到美國協助。」台灣資深國安官員認為,台積電會就水電、土地跟稅制與美國政府溝通,畢竟純就經濟條件來看,赴美設廠不符效益,美國勢必要給出誘因,這其中勢必也包括交換其他廠出貨給華為的許可證。
一位台積電內部人士表示,雖然公司已做失去華為訂單的準備,但目前都在溝通談判,「在這新規定下,就看中國廠區可以拯救多少訂單了。」
關鍵2:失去華為 營收衝擊逾一成?
根據台積電年報資料,2019年前兩大客戶營收貢獻分別為23%與14%,法人認為前者為蘋果,華為則是第二大客戶。而摩根大通(J.P.Morgan)的報告進一步提到,台積電今年上半年的營收中,有近20%是來自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
事實上,華為占台積電營收比重在這3年成長迅速,2017年比重僅約5%,2019年已經成長到14%,華為對台積電的重要性不言可喻。若是最壞情況,失去華為訂單,對台積電影響如何?
高盛報告指出,若120天寬限期過後,台積電仍無法擺脫禁令問題,對台積電第四季的營收將會產生衝擊。高盛預估今年到22年,台積電營收可能分別下降3%、14%、12%。群益研究報告則預估,今年營收影響約5%,明年則達10%。
不過,也有台系分析師認為,若華為受限禁令無法投片,可望讓競爭者市占擴大,藉此加重對台積電的投片規模。摩根大通的報告就提到,若台積電無法從禁令中解套,那麼失去華為而產生的營收缺口,70%至80%會從聯發科、蘋果、高通、賽靈思等客戶訂單補上。
洪春暉也提到,目前台積電的客戶對於先進製程的需求仍大,「你要七奈米、五奈米製程,一定是優先找台積電當代工夥伴。」在5G與AI趨勢持續的情況下,即使少了華為這個客戶,台積電也不容易突然少了一成營收。
關鍵3:美國新廠將成台積電累贅?
而預定2021年動工的美國新晶圓廠,月產能2萬片是維持晶圓廠營運的最低規模。在2024年量產時,也能先從數千片的規模開始投產。
賽亞調研執行長曾盟斌分析,該廠的應用組成中,會有40%屬國防相關晶片,以及40%的雲端AI晶片,其餘部分則是消費性產品晶片。
至於亞利桑那州便宜的電價與人力成本,是台積電在美國設廠時相對有利的選擇。特別是人才部分,異康集團暨青興資本首席顧問楊應超指出,當地不但有英特爾等半導體團隊,「還有很多高科技工程師可挖角,包括很多台灣人。」
但即使如此,挑戰仍然很大。前花旗證券亞洲首席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就指出,以晶圓廠需要24小時輪班的作業模式來看,在美國設廠會是一大挑戰,「連英特爾都要跑海外設廠想辦法降低成本。」
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弈光也分析,台積電在美國新設的晶圓廠,「要維持毛利率50%(編按:台積電今年第一季毛利率為51.8%,主要是七奈米貢獻)有挑戰性。」他強調月產能2萬片的晶圓廠缺乏規模經濟,在降低成本上難度不小。
資深國安官員指出,對美國來說,「建立安全、可信賴的AI供應生產鏈是最重要的考量。」他舉例,若不能確保5G時代的資訊安全,智慧城市、電動車若受攻擊,都是一場可怕的災難,因此全球分成美、中兩大陣營是必然走向。
「在台灣《營業祕密法》不完備的情況下,台積電赴美設廠是必然,我也預估台積電最終只能選擇美國。」他預估,台積電美國廠不會只做軍用晶片,未來跟AI有關的晶片也會在此生產。
在4月法說會上,劉德音提到美國貿易法規變化,可能會造成短期上的衝擊,「但中長期而言大趨勢依然存在,有些供應鏈會調整,然後平衡會出現,我們仍有能力抓住中長期的成長機會。」而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取得平衡,將是台積電未來最嚴峻的挑戰。
※本文由今周刊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相關新聞
- 航空雙雄貨運價 大漲四成2021-02-26
- 記憶體超搶手 Q2又要漲價2021-02-26
- 輝達財報佳 將帶旺板卡廠2021-02-26
- 彭博:台積將發債160億元2021-02-26
- 孫又文Clubhouse開講 台積電股價600元是遲來正義2021-02-26
- 航運雙雄貨運價大漲 買航空股成為全民運動2021-02-26
- 華航:今年仍以貨運為主2021-02-26
- 台達電加入「RE100計畫」 拚2030年全面使用綠能2021-02-26
- 市場消息不斷 業界:未見台積電暫停報價2021-02-26
- 台達電估今年資本支出突破200億 將在台、陸、印等地擴產2021-02-26
- 記憶體後段封測廠 受惠漲價潮2021-02-26
- 華擎去年獲利13.63億元 每股賺11.3元2021-02-26
- 群聯目標價 外資喊700元2021-02-26
- 台灣三星B2B業務大躍進 營收增逾三成2021-02-26
- Fisker高層透露:鴻海電動車可能在美生產2021-02-26
- 鴻海集團轉投資夏普 擬出清SDP股權2021-02-26
- 拚5G雲端垂直應用 中華電參股緯創子公司2021-02-25
- KPMG全球會員所宣布四大承諾 2030年要達到淨零碳排2021-02-25
- 水利署:多元調度加強節水 延長水庫供水時程2021-02-25
- 台灣大5G年底滲透率拚8% 2021年獲利估持平2021-02-25
- 美律去年每股賺6.39元 明開法說會2021-02-25
- 遠傳斥資172億元建構5G 採購愛立信基地台2021-02-25
- 6家中小企業擴大投資台灣 總金額23億元2021-02-25
- 美吾華去年每股純益1.29元 創掛牌以來新高2021-02-25
- 拜登簽醫藥品在地化政策 泰福、易威等四家生技股受惠2021-02-25
- 達興材料去年EPS 6.15元 擬配發5元現金股利2021-02-25
- 聖暉去年每股純益17.9元 擬配息12元2021-02-25
- 長興1月稅前盈餘5.56億元 創單月新高2021-02-25
- 拓展租櫃業務 榮運子公司採購1.8萬只新櫃2021-02-25
- 晶圓代工產能爆發 1月製造業生產大增19.67%2021-02-25
- 融程電去年每股賺3.55元 擬配發現金股利4元2021-02-25
- 三引擎帶動 台灣大今年營收要成長12%以上2021-02-25
- 聖暉擬配發12元現金股利 股利配發率達67%2021-02-25
- 中租1月獲利年增19% 應收帳款穩定2021-02-25
- 彩晶擬配發0.5元現金股利 並成立子公司瞳彩投資2021-02-25
- 三星B2B商用事業 提供企業完備軟硬體解決方案2021-02-25
- 文曄去年第4季獲利創新高 每股盈餘1.57元2021-02-25
- 疫情帶來新需求 宸鴻去年獲利年增近4倍2021-02-25
- 達興材營運穩健 去年每股賺6.15元2021-02-25
- 信義房屋去年EPS逾2元 擬配1.7元股息、殖利率近6%2021-02-25
熱門文章
- 夏普擬出清SDP全部持股 預計3月15日完成交易2021-02-25
- 晶片電阻漲價 將帶旺被動元件首季營運2021-02-25
- 傳台積電停止報價 公司:不評論價格問題2021-02-25
- 彭博:台積電今年首批公司債今標售 規模約160億元 2021-02-25
- 跨入電動車動力系統 大同首度取得訂單2021-02-25
- 攜手鴻海太激勵 Fisker股價昨暴漲近四成2021-02-25
- 我今年經濟成長挑戰4.64% 王美花:有賴三大動能2021-02-25
- 疫情仍嚴峻 華航董座:今年仍以貨運為主2021-02-25
- 彩晶擬配發0.5元現金股利 並成立子公司瞳彩投資2021-02-25
- 行政院:三接選址改台北港 恐造成北部地區電力缺口2021-02-25
- 彩晶公告 去年EPS 1.25元2021-02-25
- 中華電入股緯創旗下緯謙 攜手打造5G高效雲2021-02-25
- 拜登簽醫藥品在地化政策 泰福、易威等四家生技股受惠2021-02-25
- 航運雙雄貨運價大漲 買航空股成為全民運動2021-02-26
- 瑞儀去年EPS 11.24元 連續三年賺逾一個股本2021-02-25
- 元太攜Wacom與元力電紙 推新一代電子紙筆記本解決方案2021-02-25
- 藻礁議題 王美花:不敢說100分 但盡力做好經濟發展2021-02-25
- 美國倡議半導體聯盟 專家:台積電是龍頭目標2021-02-25
- 水情告急衝擊晶片業 王美花:節水11%不會影響產能2021-02-25
- 台光電去年每股賺11.3元 配息7元2021-02-25
- 中電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現金0.3元 5/27召開股東會2021-02-25
- 南電去年每股賺5.67元 配息3.4元2021-02-25
- 興富發跨足餐飲 貝可麗烘焙坊內湖店開幕2021-02-25
- 榮運旗下立盛預計採購1.8萬個新櫃 金額新台幣19.3億元2021-02-25
- 長興材料自結1月稅前盈餘5.56億元 創歷年單月新高2021-02-25
- 產能受限所致 server DRAM Q2合約價漲幅達10~15%2021-02-25
- 彭博:台積將發債160億元2021-02-26
- TPK業績報喜 去年獲利年增五倍2021-02-25
- 市場消息不斷 業界:未見台積電暫停報價2021-02-26
- 賓士S-Class搭載更多最新駕駛科技 可自動變換車道2021-02-25
- 遠傳加碼發出股利紅包 每股配發3.25元現金2021-02-25
- 美律去年每股賺6.39元 明開法說會2021-02-25
- 牧德董座:今年衝刺載板、半導體新商機2021-02-25
- 致茂去年每股賺5.56元 今年看好半導體電動車需求續增2021-02-25
- 誠品行旅首度跨足中餐「聚聚樓」開幕 大搶商務客生意2021-02-25
- 阿里山櫻花季湧現粉紅狂潮 雄獅推獨家林鐵賞櫻遊程2021-02-25
- 信義房屋去年EPS逾2元 擬配1.7元股息、殖利率近6%2021-02-25
- 航空雙雄貨運價 大漲四成2021-02-26
- 六角旗下「段純貞」插旗香港 下半年擬再展三店2021-02-25
- 金翔獎揭曉 3國籍航空獲獎2021-02-2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