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歐美終端市場 製造業出口影響恐Q2浮現
武漢肺炎疫情在歐美持續蔓延,嚴重影響歐美的消費力道,連帶台灣製造業出口也恐受到影響。學者指出,終端需求能見度降低,無法為製造端注入動能。若疫情持續,台灣製造業恐在今年第2季到第3季就會面臨出口困境。
今年1月底、2月初,武漢肺炎在中國持續蔓延,一度造成中國逾80座城市封城或封閉式管理,導致運輸、物流、倉儲零售的困難,開工日程也不斷往後延。當時不少在中國設廠的台灣企業擔心,引發上游缺料、生產缺工,下游無法出貨等人貨斷流,進一步發生斷鏈。
隨著中國陸續復工,產能逐步回升,斷鏈的壓力暫時趨緩。然而,歐美的疫情在3月開始爆發,美國的失業率逐步攀升,影響美國國內的消費能量,終端的不穩定,連帶也對台灣製造業投下不確定因子。
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受訪時表示,從過去兩個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來看,1月為51.3%,2月時疫情已經開始爆發,但仍達52.7%,台灣製造業在2月並未衰退,反而持續擴張。此外,2月的外銷訂單年減0.8%,並未受到疫情衝擊而大幅減少。
吳大任坦言,內需型服務業所受到的衝擊已經浮現,對於製造業而言,關鍵的時間點將是在第2季至第3季之間,而決定性因素是美國的失業率。
他指出,美國內需市場的消費力跟失業率是連動的,若疫情持續在美國蔓延,將會使得失業率逐步上升,甚至有人預言失業率將到達10%,屆時即便政府提供補貼,但若無法有效刺激消費,將進一步影響消費力道。
吳大任指出,台灣直接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占台灣整體出口的比例不高,大約13%左右;而台灣對中國出口占比約40%,但其中有很多中間材,雖然是出口到中國,但最後組裝完後仍銷往美國。
他認為,目前美國的不確定性很高,台灣短期之內仍會受惠於轉單效應,2、3月製造業應該還不會衰退太多,但是如果疫情持續,第2季的終端需求開始明顯下降,對製造業的出口將會有比較大的挑戰。
電電公會理事長李詩欽同樣觀察到,第2季開始對於製造業而言將是較大的挑戰。
他指出,台灣的ICT(資通訊)產業由於農曆年後復工順利,加上受惠於轉單效益,與其他產業相比,疫情的影響較小,然而歐美的疫情越來越嚴重,進而影響終端需求與全球景氣,第2季開始的訂單就比較不明朗,確實有可能受到影響。
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副主任邱達生直言,台灣不見得是直接出口到歐美,但是整合在供應鏈中的深度,恐怕是亞洲國家中數一數二的,因此一旦終端消費市場萎縮,台灣就會受到影響。
此外,雖然由於疫情影響,意外帶動視訊與遠距通信設備的需求,因此部分參與其中的產業確實有利多,但邱達生認為,利多仍不及傷害。
由於世界各國陸續採取鎖國或是邊境管制的方式防疫,刺激內需成為維持國家經濟的重要手段。但邱達生坦言,台灣是出口貿易導向為主的國家,要用內需完全抵銷出口衰退的衝擊,確實會有難度。因此目前政府端出的紓困措施,主要聚焦在內需產業與中小企業,也是為了先穩定國內的經濟情勢。
吳大任觀察,這幾年來汽車的零組件與車用電子蓬勃發展,不少台灣電子廠商都投入車用電子。武漢本身就是汽車供應鏈的重鎮,雖然隨著復工,供應端逐步穩定,但疫情若持續未見改善,民眾對於交通需求下降,與交通運輸有關的製造業,包含汽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可能會首當其衝,台灣廠商也會受到波及。
不過他也觀察到,不少台灣廠商身在5G供應鏈之中,由於這是新技術、世界各國均投入發展,剛性需求並不容易受到動搖,因此受到影響相對較小。
邱達生認為,若是疫情在今年下半年趨緩,世界景氣可望復甦反彈,屆時將有機會抵消上半年的衝擊,雖然不至於完全回補,但至少不會讓全年的經濟數據太難看。
相關新聞
- 利基型記憶體供應商惜售 現貨價今年來飆漲38%2021-01-28
- 王品砸7.3億買股轉讓員工 年後徵才500人、薪資加碼3成2021-01-28
- 針對車用晶片 台積電:已與客戶合作確認關鍵需求2021-01-28
- 聯發科法說報喜 今年將強勁成長2021-01-28
- 解車用晶片荒 一共識三方法2021-01-28
- 台積傳召開內部說明會 高薪徵美國廠生力軍2021-01-28
- 超微財報佳 台鏈吞定心丸2021-01-28
- 台幣強升 聯電:Q1營收增幅恐腰斬2021-01-28
- Google在台蓋硬體研發基地 成美國以外最大技術創新據點2021-01-28
- 台積釋新職缺 要找先進「機台守護者」2021-01-28
- 聯發科去年每天賺1.1億 本季業績挑戰千億2021-01-28
- 蘋果印度熱賣 台鏈大進補2021-01-28
- 鴻華首款電動車 傳6月亮相2021-01-28
- 法人:面板雙虎去年可轉盈2021-01-28
- 長榮搶市 砸錢大造櫃2021-01-28
- 上緯小金雞上緯新材發「績優」預報 去年獲利大增五成2021-01-28
- 春節連假高乘載管制 高公局:依圖形化標誌行駛2021-01-28
- 台北電玩展防疫不馬虎 限制最多7000人進場2021-01-28
- momo物流再添生力軍 攜手中華郵政i郵箱取貨服務2021-01-28
- 奇力新電感產能滿載 全年營運樂觀2021-01-28
- 車用晶片荒 集邦:這些產線最緊缺2021-01-28
- 台股開低 蔡鎮村:短線交易留意風險2021-01-28
- 鴻海攜手UL國際認證公司推零廢園區 設ESG新目標2021-01-28
- 文青族快搶!台電文創推牛年紀念小物 Q萌指數100%2021-01-28
- 晶瑞光獲TOF感測器模組大廠供應商資格 為營運注入活水2021-01-28
- 車用晶片大缺貨 台積電挺車廠擬調配產能供給2021-01-28
- 薪資統計出爐 青年最慘僅拿34.9萬元2021-01-28
- 車用晶片供需失衡 短期難解2021-01-28
- 車用晶片缺貨潮 大摩:台積可能採三策略2021-01-28
- 聯電去年獲利 飆20年新高2021-01-28
- 超微看旺顯卡 微星、技嘉帶勁2021-01-28
- Google展現企圖心 拚後來居上2021-01-28
- 紡織廠活化土地 搭科技熱2021-01-28
- 蘋果供應鏈大陸以外布局 持續推進2021-01-28
- LGD獲利超預期 連二季賺錢2021-01-28
- 台灣發展電動車整車 訂單是關鍵2021-01-28
- 亞德客搶攻線性滑軌 對決上銀2021-01-28
- 晟德挺自家人 參與永昕現增2021-01-28
- 王品砸7.3億買自家股2021-01-28
- 亞德客去年獲利創新高 每股賺25.63元2021-01-28
熱門文章
- 車用晶片荒 王美花:晶片業者訂出一共識、三方法2021-01-27
- 直擊Google在台硬體新總部 這位員工「身價」不菲2021-01-27
- 台幣強升 聯電:Q1營收增幅恐腰斬2021-01-28
- 聯電去年獲利大增2倍 每股純益2.42元創近20年新高2021-01-27
- 鴻華首款電動車 傳6月亮相2021-01-28
- 聯發科公布去年財報 EPS為26.01元2021-01-27
- 台積傳召開內部說明會 高薪徵美國廠生力軍2021-01-28
- 市場缺櫃嚴重 長榮海運啟動大造櫃計畫2021-01-27
- 台積電4天跌掉58元 市值縮水1.5兆2021-01-27
- 工作不忘休息!直擊Google台北辦公室午睡室、餐廳2021-01-27
- 台積電攬美國廠人才 傳本薪加倍、相關配套福利優2021-01-27
- 聯發科法說報喜 今年將強勁成長2021-01-28
- 台積電好提款 外資連六賣、賣超13.38萬張2021-01-27
- 蘋果印度熱賣 台鏈大進補2021-01-28
- 解車用晶片荒 一共識三方法2021-01-28
- 資安日趨重要 群聯推出FIPS 140-2認證SSD儲存方案2021-01-27
- 提升防疫 高鐵春節取消自由座、台鐵限對號車站票2021-01-27
- 億麗轉型未見成果 公司再爆營運困境2021-01-27
- 聯電總座王石:對2021年晶圓需求抱持樂觀看法2021-01-27
- 車用晶片大缺貨 經濟部長王美花邀晶片業者開便當會2021-01-27
- 合晶、聯合再生契約糾紛 聯合再生二審上訴遭駁回2021-01-27
- 睽違近10年!去年12月景氣亮出趨熱「黃紅燈」2021-01-27
- 超微財報佳 台鏈吞定心丸2021-01-28
- 凱基上修台股 目標指數喊17,500點2021-01-27
- Google在台蓋硬體研發基地 成美國以外最大技術創新據點2021-01-28
- 針對車用晶片 台積電:已與客戶合作確認關鍵需求2021-01-28
- 斥資45億!日月潭力麗溫德姆溫泉酒店上樑2021-01-27
- 台積釋新職缺 要找先進「機台守護者」2021-01-28
- 長榮搶市 砸錢大造櫃2021-01-28
- 法人:面板雙虎去年可轉盈2021-01-28
- 聯發科今年Q1展望 挑戰營收破千億2021-01-27
- 富邦媒加速南台灣布局 斥資6億台南永康物流中心啟用2021-01-27
- 旺宏去年獲利年增逾7成 樂觀看今年營運2021-01-27
- 和碩越南廠 簽訂施工總承包工程合約2021-01-27
- 聯發科去年每天賺1.1億 本季業績挑戰千億2021-01-28
- 晟德參與永昕現金增資 每股認購價30.5元2021-01-27
- 聯電去年Q4營收453億元 EPS 0.92元2021-01-27
- 紡織廠活化土地 搭科技熱2021-01-28
- 王品砸7.3億買股轉讓員工 年後徵才500人、薪資加碼3成2021-01-28
- 凌華DDS技術鍍金 助MIH發展自駕電動車2021-01-2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