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 App

  • 會員中心
  • 訂閱管理
  • 常見問題
  • 登出
bell icon

半導體成長新引擎!人形機器人需要的4種先進技術,特斯拉如何將Optimus壓到64萬元以下?

圖為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 (美聯社)
圖為特斯拉人型機器人Optimus。 (美聯社)

本文共1264字

經濟日報 先探投資週刊

AI從虛擬世界跨入實體應用,人形機器人正式邁向量產元年,台廠憑藉先進製程、關鍵零組件優勢卡位這塊兆元大餅。

【文/周佳蓉】

隨著AI技術的突破與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全球半導體與機器人產業正迎來嶄新篇章。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在股東會一句「多買台積電股票不會錯」,不僅道出公司信心,更揭示人形機器人已成為下一波半導體重要成長引擎。

魏哲家的真心直言

這樣的信心並非空穴來風,魏哲家在股東會上直言,來自人形機器人的訂單已經開始貢獻台積電營收,這股成長不必等到2027、2028年才發酵,現階段就會反映在財報上,他強調,台積電在AGI(通用型人工智慧)世代的布局已見成果,全球只要做AI的客戶都必須與台積電合作晶片,也讓台積電得以站在AI硬體的產業核心上。

有別於過去聚焦雲端運算和虛擬應用,「實體AI」代表AI從虛擬跨入物理世界,讓機器人具備感知、理解和操作真實環境的能力,從視覺、語音處理到觸覺回饋,每個環節都需要高度客製化的半導體解決方案。

在今年北美技術論壇,台積電首次將人形機器人列為發展焦點,詳列從「大腦」到「四肢」的各部件需求,包括AP處理器、影像感測器(CIS)、微機電麥克風(MEMS)、關節控制MCU、動力層PMIC等。為讓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即時反應並長時間運作,降低能耗與提升運算能力成為關鍵挑戰,需要更先進半導體支持。

輝達(Nvidia)與台積電的緊密合作更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讓高效能AI晶片能以先進製程大量生產,進一步壓低成本、提升效能,為機器人產業規模化鋪路。輝達近年大力發展機器人軟硬體平台,包括Nvidia Cosmos生成物理世界的圖像和3D模型、開源的通用機器人基礎模型Isaac GR00T(N1、N1.5)、Jetson Thor運算平台等,協助企業加速機器人訓練、部署與應用。輝達預期製造業與物流是先行導入機器人的場域,因為這些領域的標準化作業流程最適合機器人發揮效益。

美中供應鏈的角力與挑戰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在五月卸下「政府效率部門」(DOGE)之後,最受矚目的莫過於Robotaxi的發展和機器人的量產進度。Optimus在年底前計畫生產五千台,並具備支援一.二萬台的零組件供應能力。

2026年預計生產五萬台,二九年達成一年生產一百萬台,馬斯克曾多次公開表示,Optimus有潛力成為特斯拉史上最重要、規模最大的產品,未來甚至可能超越電動車本業成為營收主力,目前的Optimus已開始在加州佛利蒙工廠試產,即使最新電話會議上宣布試產順利,近期卻有專案負責人離職、供應鏈問題(像是稀土遭中國禁止)等雜音浮現,也讓外界擔憂Optimus的量產可能出現變數,儘管特斯拉試圖透過量產將Optimus價格壓到二萬美元(六四萬台幣)之下,來自供應鏈的挑戰仍接踵而至。(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56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封面故事:伺服器零組件廠後勁正顯威力

◎特別企劃:記憶體報價走揚 這兩檔進補

◎國際趨勢:白銀補漲行情可期!

◎中港直擊:小米集團底氣足快速圈粉

◎營收總表:上市櫃公司5月營收完整版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 創刊於1980年,成立宗旨是建立完整掌握國內產業投資動態的指標性刊物,每週五出刊,不但完整掌握一週投資訊息,同時準確預測未來一週的動態趨勢。

延伸閱讀

上一篇
證交所揪券商宣導反詐
下一篇
塑化股利空出盡強勢反彈 原來是這個原因

相關

熱門

看更多

看更多

留言

完成

成功收藏,前往會員中心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