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75字
台積電(2330)17日舉行法說。在法說會前夕,為因應關稅戰與英特爾變數,再度有二家外資券商加入調降目標價陣營,分別為大和資本與德意志證券,同步降至1,200元,降幅分別為4%及14%。不過,由於基本面穩健,仍給予「買進」評級。
關稅+英特爾雙重變數 下修台積電目標價
大和資本基於關稅戰的不確定性,加上拯救英特爾仍是重要變數,因此下調下半年營收預估,進而小幅修正目標價由1,250元降至1,200元,降幅4%。
不過,由於營收成長趨勢不變,且近期的股價反應已超過最悲觀的假設、且無法合理化基本面,因此將評等由「優於大盤」調升至「買進」,更預期2024-2027年的營收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年複合增長率為 19%。
事實上,大和資本對台積電2025年每股稅後盈餘(EPS)的預估高於市場共識約3%,主因對於潛在關稅影響的看法相對樂觀。至於風險上,仍須留意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與AI泡沫等下行風險。
大和資本證券半導體產業分析師徐禕成分析,雖然台積電2025年第1季營收表現持平,但預期第2季可望季增5%至269億美元,受惠於新iPhone推出前的A19拉貨與GPU/ASIC型AI伺服器等需求持續增溫。
對成長性仍有信心 但美廠帶來毛利壓力
儘管川普關稅政策導致下修2025年下半年預測,但仍對後市具約15-20%的結構性成長保持信心,因此僅小幅下調目標價。不過,川普最新關稅政策對高價產品有利,加上白宮宣布新關稅將有90天暫緩,可能帶動提前拉貨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議題上,德意志認為,「維持現狀」是對台積電較佳選項,雖不排除在極端壓力下出現其他結果,但與蘋果等財力雄厚的夥伴合作,持續擴建亞利桑那廠,相較與英特爾合作更具吸引力。
對台積電投資人而言,若美國成立「TSMC USA」,並獲得來自台灣母公司的永久技術授權。儘管該法人或能取得更多美國政府資金支持,但將面臨量產挑戰與毛利壓力,恐影響台積電維持53%毛利率的能力。
未來關鍵在於其他主要客戶(如輝達(NVIDIA)等)是否願意以更高價格,在美國廠投入大量訂單。此外,美國政府也可能不接受讓本土企業處於不利地位的雙軌定價制度。德意志也基於類似觀點,維持台積電「買進」評級,而目標價由1,400元降至1,200元,調幅14%。
延伸閱讀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