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941字
文/賴建承CSIA
國內ETF近期又傳出大事了,那就是台灣ETF始祖元大台灣50(0050),預計將「1拆5」,將於4/24召開受益人會議,決定是否通過分割議案,預定的最後交易日為114年6/10,分割將於6/11。這並不會影響受益人之總資產價值,屆時元大台灣50每股淨值降低、交易量可提升,投資人持有股數增加,股息則是原來水準的1/5。
不過雖然股價變便宜了,但是別幻想:只會漲、不會跌、漲回分割前價位等,日後還是需要看成分股之表現而定。
ETF分為國內投信發行的ETF、境外ETF、期貨ETF,其中台灣主要為國內投信發行的ETF,而又可以分成三大類,包括槓桿型及反向ETF、國內成分證券ETF、國外成分證券ETF等。筆者認為,歷經地方政府債務、房地產泡沫、美中貿易戰等衝擊下的中國,可於近期多加留意。
港股創波段高,陸股將跟進
ET風險,包括了被動式投資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追蹤誤差風險(折、溢價)、市價波動風險(國外ETF價格無漲跌幅限制、交易時間與境外不一致)、匯率風險等,所以在投資ETF前一定要先搞懂你買的產品屬性。
中長期而言,高股息ETF的報酬一定難以超越成長型股票或ETF,因此,若要差價買賣ETF,建議以國家型或是成長型產業為主題的ETF來操作。近期香港股市創下波段新高,突破2024年10/7高點23241點,而上證指數也突破了長期下降壓力線,有機會啟動複製港股模式。
此外,中國2024年GDP成長率5%,略優於經濟學家預估的4.9%,今年2月製造業PMI也來到擴張的50.2,預期陸股有機會在2025年突破困境。
MSCI中國指數本益比僅11倍
2025年迄今,MSCI中國指數已飆升近20%,儘管中國股市的上漲主要是由DeepSeek 的崛起帶動科技股,不過中美關稅的緊張對立及房地產的遲遲難起,最新的兩會及再往前政策明顯轉向刺激內需。例如:北京將促進居民收入成長,建立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同時政府還將採取措施穩定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並提供誘因提高國家出生率。
【本文未完,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萬寶週刊1637期,訂購專線:02-6608-3998】
無不當之財務利益關係 以往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獲利
投資人應獨立判斷 審慎評估並自負投資風險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