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32字
川普透過對等關稅、稅收減免等措施,吸引製造業回到美國設廠,尤其半導體、AI伺服器、傳產製造與生技醫療等高附加價值的產業為主要對象。本周四出刊的《先探投資週刊》2344期就以美國製造2.0為主軸,看看未來四年,川普如何打造新美國供應鏈。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推行了一系列以美國優先為核心的貿易政策,其中,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計畫(Reciprocal Trade and Tariffs)和稅收減免政策主要目的為保護本土產業,減少貿易逆差,並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像是半導體先進製程、AI伺服器、傳產製造(汽車、軍工、能源、重工業)與生技醫療等業者都將加速佈局美國市場。
過去在川普第一任至拜登政府期間,所提出的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政策,是在要求企業撤離跟美國有地緣政治衝突的國家,轉而優先與盟國或價值觀相近的國家發展貿易關係,並建立彼此互助的供應鏈,簡單來說就是要將供應鏈抽離中國,在此背景之下,墨西哥、亞洲的印度、越南等東協國家,都成為企業分散供應鏈的目的地,其中墨西哥緊鄰美國,又與美、加簽有三邊自由貿易協定,更是全球製造業搶攻美國市場的布局首選,但墨西哥卻因此成為中國商品進入北美的中轉站,引發川普不滿。
川普拚製造業回流
今年二月,川普政府宣佈對等關稅計畫,未來將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普遍關稅,稅率將根據各國對美國商品徵收的稅率進行對等調整,根據美國商務部的數據,去年美國貿易赤字達到九五○○億美元,其中與中國的貿易逆差占比最大,達到三八○○億美元。川普認為,這一赤字主要來自於不公平的貿易環境,因此透過對等關稅政策,試圖削減貿易赤字並促使製造業回流美國。
然而,貿易赤字的減少並非僅靠課徵關稅就能達成,且關稅提高短期內可能壓低進口額,美國國內產業的生產能力是否足以填補進口減少,所帶來的市場需求仍然是一大問題。此外,由於關稅成本最終將轉嫁給美國企業與消費者,可能導致商品價格上升,進而影響消費支出和經濟成長動能。因此,為了配合關稅政策,美國政府同步推動國內企業稅收減免措施,以鼓勵企業資本回流與本土生產,根據美國財政部的公告,今年新稅收政策將對回流至美國的企業投資提供最高十五%的減稅優惠,並對新設廠投資提供額外的稅收抵免。
根據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NEC)的數據,在二○一八年至二四年間,美國製造業回流投資金額達到四八○○億美元,其中就包含了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
今年三月,台積電宣佈向美國廠追加投資一千億美元,用於興建三座晶圓廠、兩座先進封裝廠及研發中心等,若加上拜登政府時期規劃的六五○億美元投資,台積電對美國的投資金額合計達到一六五○億美元,隨著台積電擴大美國廠投資,也將引領更多台積電產業鏈的設備商和材料商加大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
法人分析,在川普製造一.○時候,主打的政策是要求供應鏈移往非中國地區生產,墨西哥、越南、印度等因此受惠,到了現在的川普製造二.○,則是要求供應鏈移至美國生產,像是半導體先進製程、AI伺服器、電動車供應鏈、生技醫療等毛利較高產業,將移往美國生產,此外美國品牌商蘋果、特斯拉也都陸續宣布回美國製造,旗下台廠供應鏈也勢必跟進。
本文完整報導、發燒個股動態,以及更多第一手台股投資訊息,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344期。
※ 歡迎用「轉貼」或「分享」的方式轉傳文章連結;未經授權,請勿複製轉貼文章內容
留言